唐朝的历史其实很简单

2020-08-06 23:21:38 作者: 唐朝的历史其

唐肃宗李亨在位时的主要精力,基本都用于平定“安史之乱”,无奈因为重用宦官,而宦官又掣肘前线将领,导致自己壮志未酬便因病去世,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

唐代宗即位后起用郭子仪等人迅速平定了安史之乱,但他采取“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的策略分封安史降将为节度使,也给唐朝埋下了藩镇割据的种子。

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去世,太子李适(kuò)继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奉天之难”,几个割据一方的藩镇节度使联合起来反叛,连首都长安都一度被攻占,好在叛乱最终被名将李晟等人合力平定。

好不容易返回长安后,唐德宗觉得在外拥有兵权的节度使将领们都不靠谱,只有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宦官才最可靠,于是开始任命宦官担任神策军(禁军)首领。从此,宦官们彻底掌握了唐朝的军政大权,其首领甚至可以擅自废立皇帝。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去世,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当了25年太子的唐顺宗目睹朝外藩镇割据,时常发生叛乱,朝内宦官把持朝政,一片乌烟瘴气,所以一即位便起用王叔文等人实行变法。此举无疑严重侵犯了宦官们的利益,而且唐顺宗又突然身患中风,宦官们顺势扶立其子李纯为皇帝(唐顺宗退居太上皇),是为唐宪宗。虽然历史上称之为“永贞内禅”,但很多人至今都认为这是宦官们的暗中“操作”,因为不到半年太上皇李纯就被宣布“死亡”了。

唐宪宗在位时,先后攻灭了西川节度使刘辟和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等人的叛乱,使得唐朝藩镇割据形势为之一振,一些曾经不太“听话”的节度使们纷纷迫于压力向朝廷宣誓效忠。只可惜唐宪宗晚年喜食丹药,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结果落了个“暴毙”的下场,其子李恒在宦官们的支持下继位,是为唐穆宗。

唐穆宗在位时纵情享乐毫不节制,人心尽失不说,而且还自认藩镇已平,开始大肆削减兵员,使得被裁撤的士兵纷纷归附各大藩镇,从而让本已归附的藩镇有了复叛的能力。另外,唐穆宗和他爹一样喜欢炼食丹药,所以只在位5年,29岁便英年早逝了。

唐穆宗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相继在宦官们的拥护下即位,他们分别是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

唐敬宗李湛在位时不务正业,沉迷于蹴鞠和打夜狐,结果被17岁就被宦官害死。

唐文宗李昂虽然想有一番作为,不料却在意图诛灭宦官集团的“甘露之变”中失手,结果反被宦官集团软禁终身,一度自叹待遇还比不上汉献帝,31岁便抑郁而终,唐朝历史自此进入晚期。

唐武宗李炎在位时不惜发动灭佛运动来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藩镇势力,让唐朝一度出现中兴之势,所以这段时期也被称为“会昌中兴”。但他也因为信奉道教,在位七年便因为过度服食丹药而亡,享年只有32岁。

唐武宗在位时一直有意抑制宦官势力,所以他去世后,宦官们本来想要拥立一个比较“听话”的皇帝便于控制,结果平时表现“木讷不慧”的光王李忱(宪宗之子,穆宗之弟,敬宗文宗武宗之叔)进入了他们的视野。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位阴差阳错被拥立为皇帝的李忱日后竟成了有“小太宗”美誉的一代明君——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处处以唐太宗为榜样,不但勤于政事结束了文宗以来朝臣们“牛李党争”的局面,还整顿吏治,有意打击宦官外戚,使得日渐衰败的晚唐朝政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大中之治”。

不幸的是,唐宣宗最终也因为过量服食丹药中毒而亡,而宦官们拥立的唐懿宗李漼(唐宣宗之子)在位时骄奢淫逸,大肆任用一些无能之辈担任宰相,结果将其父好不容易开创的“大中之治”成果付诸东流。

唐懿宗去世后,宦官们拥立其子——12岁的李儇(xuān) 为皇帝,是为唐僖宗。唐僖宗在位时,大权掌握在权宦田令孜手中,朝政日益黑暗,黄巢起义也随之发生。等到唐僖宗调动各地藩镇剿灭黄巢起义后,却发现江山已经几乎不属于唐朝——各藩镇之间开始互相攻击抢占地盘。混战之中,唐僖宗还多次逃出长安避难,最终在颠沛流离中去世。

随后,唐僖宗的弟弟李晔被宦官们拥立为皇帝,是为唐昭宗。唐昭宗在位时,唐朝藩镇和宦官势力积弊已深,虽有心励精图治,却终究无力回天,后期一直受制于宦官和李茂贞、朱温等人,最终还被朱温劫持到洛阳后弑杀。

公元904年,朱温拥立昭宗之子——年仅12岁的李柷(chù)为傀儡皇帝,是为唐哀帝。唐哀帝在位时,拥护李唐的大臣和宗室几乎被朱温诛杀殆尽。四年后,朱温索性废杀李柷自立为帝,唐朝正式灭亡。

总体来说,因为唐朝中晚期宦官们掌握了禁军,所以自唐穆宗以后,天子多受制于宦官。唐穆宗以后的九位皇帝里,除了敬宗、哀帝以外,其余均由宦官所立,而且还有至少四位皇帝(顺宗、宪宗、敬宗、武宗)为宦官所杀,唐朝宦官们的嚣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