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昭逼迫诸葛诞反叛,姜维北伐威胁长安,但吴蜀都没有抓住机会

2020-08-24 10:21:06 作者: 原创 司马昭

原标题:司马昭逼迫诸葛诞反叛,姜维北伐威胁长安,但吴蜀都没有抓住机会

三国后期,在司马昭主政之初,司马氏所掌控的曹魏天下并不安稳,可以说大多数士族集团没有反对司马氏只不过是为了自己利益而已,一旦天下有变,司马氏也会轻松被唾弃,对于士族而言,利益才是最主要的。

而就是司马昭主政初期,其为了试探各方的底线,并且意图清除掉所有曹魏的潜在支持者,故意逼迫淮南的诸葛诞反叛,也就是发生于公元257年的淮南三叛第三叛,司马昭为了平定诸葛诞的反叛,集结了26万大军,意图快速扑灭淮南的叛乱。

而这也给了蜀汉姜维机会,姜维趁机北伐,而这一次,是姜维距离长安最近的一次,只是曹魏仍然实力强大,在各方参与到了这次重要反叛事件中,司马昭还是赢了。

首先要说一下,曹魏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亲征毌丘俭、文钦,战事结束后,司马师病重身死,司马昭成为司马氏的“掌门人”,开始掌控曹魏局势,而司马昭也是一个有心机的人。

《晋书.贾充传》帝新执朝权,恐方镇有异议,使充诣诸葛诞,图欲伐吴,阴察其变。

简单来说就是,司马昭在执政初期,总要探查一下各方的口风吧,所以说曹魏重臣贾逵之子,西晋亡国祸乱之首贾南风的父亲,贾充,成为了司马昭的特使,被派往淮南,去曹魏重镇寿春,去探查诸葛诞的口风。

诸葛诞曾经参与了平定淮南三叛第二叛的毌丘俭、文钦之乱,之后他成为了曹魏在东线的主帅,只是诸葛诞也担心被司马昭所害,在见到王凌、毌丘俭等人被司马昭诛灭一族,同时自己又和夏侯玄等人比较亲近,其实他摆脱不开曹魏支持者的形象。

所以说在贾充试探自己口风的时候,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晋书.贾充传》充既论说时事,因谓诞曰:「天下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诞历声曰:「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

贾充提到禅让之事时,诸葛诞是表示极力反对的,最起码他的底线是支持曹魏的,所以说贾充回到洛阳后,告诉司马昭,诸葛诞是个威胁,不能等到其壮大之后再行征讨,晚处理不如早处理,不然的话,诸葛诞终究是司马氏篡位的一大阻碍。

其实贾充的提议也是对的,因为诸葛诞为了自保,已经开始收买人心了,“倾帑藏振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在诸葛诞被杀后,被俘获的诸葛诞下属,有众多甘愿赴死的,所以会说,诸葛诞收买人心的那一套玩的是很溜的。

如果假以时日,诸葛诞在淮南之地扎下根基,并趁机做大,那么司马氏篡位之时,就是诸葛诞起兵之日,而且淮南之地会成为其大后方,孙吴也会支持,那样的话,司马氏是很难处理全局的。

而对于司马昭来说,自己执政初期,需要快速消灭那些潜在对手,所以说司马昭采纳了贾充的建议,征召诸葛诞入朝,说是给予高官厚禄,但是个人就明白,司马昭的也是,况且诸葛诞在被征召前,还曾经向朝廷征调兵力,名义是应对东吴的征讨。

《三国志.诸葛诞传》吴贼欲向徐堨,计诞所督兵马足以待之,而复请十万众守寿春,又求临淮筑城以备寇,内欲保有淮南。

司马昭当然知道诸葛诞的意图,所以诸葛诞也明白司马昭的意思,结果就是,声势最为浩大的淮南叛乱发生,诸葛诞可是也比之前两次淮南叛乱主将要有能力的多,他在淮南建立起了真心依附于自己的实力。

之前的王凌、毌丘俭等人都是被快速平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手里握有的军队,其将士家属都在北方,他们无意和主将反叛,基本上平叛大军一到,象征性做个抵抗,之后就投降了。

而诸葛诞不同,他不仅有数千恩养的死士。

《三国志.诸葛诞传》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馀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闭城自守。

诸葛诞起事之初,合计兵力十余万,最主要的不是屯田兵,而是投奔于他的扬州兵,这四五万扬州兵才是诸葛诞起事的根基,因为他们才有条件真心支持诸葛诞,也能够拥有强大的战力。

按照诸葛诞的计划,敛兵据守,坚守一年,那样的话,背后依靠东吴,拖住司马昭的主力,只要战事僵持不下,司马氏的统治就会出问题。

所以说司马昭也是个狠人,在决心一举解决诸葛诞后,看到其反叛,司马昭的计划是,依托曹魏强大的国力,短期内集结重兵,直接扑上去,快速平定叛乱。

《晋书.文帝纪》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征兵青、徐、荆、豫,分取关中游军,皆会淮北。

司马昭集结了各路兵马,号称26万大军,如此规模的正规部队南下,诸葛诞的兵力自然是难以抵挡,况且他也做了准备, 也就是坚守寿春,只有背靠和东吴和司马昭相抗,他是想将自己的反叛扩大为魏吴两国的战争,自己才可以夺取获取最大的利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