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官戒”为例,聊聊唐朝对官员和吏治的柔性管理之得失

2020-08-24 13:27:08 作者: 以“官戒”为

三、唐代官戒大量出现的原因

唐朝是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拥有着封建社会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许多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也是在唐朝开始完善,并被后世所沿用的。

唐代的政治制度将政府机构按职能分工加以调整,形成了一套政务处理的制度,建立了健全的官僚体系,也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封建法律。有了这些法律和制度,才能让唐朝形成了较完整的官吏管理办法,保证王朝的正常运转。

但是法律并不能将触角延伸到官员的品行的监管上。比如官员的忠诚度,影响官员施政的官员间的矛盾,官员的私心之类,就不是法律能够发挥效力的“死角”。还有一些官员施政中的不良现象,没有达到触犯法律的高度,也没有必要通过法律加以处罚。所以面对这些问题,唐朝的统治者就发挥了“官戒”这个武器的长处,通过“官戒”的形式来调整和补充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不足,对出现的具体问题加以针对性的警敕和诫励,来进行官员的管理,达到规范官员行为,预防官员犯罪的目的。

唐朝的法律有四种形式,分别是律、令、格、式。其中的 “律”,是针对犯罪的;“令”是一种国家制度,“格”是百官有司的常行之事;“式”是百官常守之法。官员因贪污、擅权等行为触犯了法律,通用“律”来处罚。而“官戒”是一种针对官员行为进行规范的“格”,可以现实情况和需要随时调整,随时颁布,有着相当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唐朝以儒家思想治国,重视道德的建设和道德的作用。“以德治国”是唐朝治国之本,时不时对官员进行道德上的劝诫和教化,可以保证官员对皇帝的忠诚,保证官员队伍的清廉,预防官员违法,是一种柔性的约束,也是体现“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司法思想。

唐朝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来源于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所以《唐律疏议》明确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写进法律,认为刑和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还是预防。

唐朝中前期,君臣之间的关系总体还是比较融洽的。李世民就多次于手下大臣讨论过隋朝亡国的原因,将大臣“惟行谄佞,苟求悦誉”,一味不指出皇帝之失,只会拍皇帝马屁当做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李世民对大臣们说,我要时时勉励你们,让你们恪尽职守,实现君臣互戒。这是封建社会所追求的理想君臣关系,是唐朝制定大量官戒的基础。

四、官戒对大唐吏治的作用

唐代官戒由皇帝亲自撰写或以皇帝诏敕形制颁布,这种形制使得“官戒”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官戒”成为大唐有效管理和控制官僚队伍,保持他们的高效廉洁,保证王朝的正常运转的重要武器。

唐朝首先在官员选拔上对官员的道德修养进行了规定,将官员的“德”放在“才”之上。在科举考试时,将儒家的“身、言、书、判”同时做为考试的科目,倡导士子们在做官前学习好孔孟的德行之道。在每年对官员的考评上,将“上善”分成四个等级,分别是“德义有闻”、“清慎明着”、“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每一位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新官员,在赴任前都会得到皇帝的接见,而皇帝通常都会在这次接见中,将《官戒》发到他们手里,要求他们按照上面的要求,履行自己的使命。唐玄宗曾在这种接见中说过:“卿等每还之时,朕亦常有其诫”,他还制定了《令长新戒》以赐天下的“令长”,也就是那些县令们,并下诏说:“古先哲王,不闻好货;垂以明戒,无易纪律”。

唐文宗时,张贾为刺史,施政得体,但张贾有赌博的不良爱好,虽然并没有触犯法律,但是唐文宗还是亲自召见张贾,要求他加以改正。张贾辩解道:“臣公事之余,聊与宾客为戏,非有所防也”,文宗因此写下九个字的“官戒”送给张贾,内容是:“岂谓好之而不防事哉!”此后,张贾果然改掉了赌博的毛病,成为一代名臣。

就是对待一些功勋卓著的大臣,唐朝统治者也希望他们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要骄傲自满,经常也会在赏赐他们的同时,向他们颁发“官戒”,要他们戒骄戒躁,继续保持良好的作风。武则天就曾在多次奖赏有功之臣时,将“官戒”绣在赏赐官员的锦袍上,其内容多以“德政惟明,职充思平。清慎忠勤,荣进躬亲”或者“廉正躬奉,谦感忠勇”之类诫勉之辞,在肯定他们清正廉明和忠君勤政的同时,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官戒在治吏中的作用

吏治建设是封建社会政治建设中的大事,一个王朝吏治的好坏,不仅反映这个王朝的政治状况,更影响到政治的稳定。凡是吏治清明的时期,王朝就充满活力;凡时吏治败坏之时,往往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所以吏治与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安宁和王朝的兴亡,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

人是有欲望的动物。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官僚们,往往不将百姓的民生放在心上,追求奢侈淫靡的生活。唐朝前期的君主,基本上都能做到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对官员的要求也是节俭为主,杜绝奢华之风。所以在皇帝的以身作则和不断的“官戒”之下,官风总体比较清廉,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清明之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承平日久,一些问题就相继出现。这时很多官员因循守旧,尸位素餐,纲纪也逐渐败坏,一些官场上的弊习也越来越多。唐玄宗前期的开元年间,注重吏治,经常以官戒训诫官员;但是天宝之后,唐玄宗本人骄奢淫逸,重用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吏治极为败坏,终于引发了“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