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宰相一件衣服穿30年,辽兴宗偷偷在他衣服上烫洞,结果很意外

2020-08-24 13:25:38 作者: 辽朝宰相一件

之前讲过《清平乐》中帅气的外交官富弼,凭一张嘴与辽朝达成和解,同时约束了西夏。其实,当大多数人都称赞其才华时,却不知真正使辽宋化干戈为玉帛的除了他还有辽朝的宰相。

当时辽朝、北宋和西夏都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对于宋仁宗来说,与西夏交兵却迟迟看不到胜利;对于辽兴宗来说,借机割地和亲却连遭拒绝;对于李元昊来说贸易不通,穷的都引起内乱了。

就在这个时候辽朝宰相站出来了,用一顿饭劝说辽兴宗放弃了对北宋疆土的趁火打劫,改为和谈。这位宰相就是张俭,一个超级勤俭的人,能将一件朝服穿30年而不换。连皇帝都不信,还用偷偷烫洞的方式去试探他,结果很意外!

初遇张俭

张俭出生于官宦世家,十分有才华。公元996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而后一直在地方勤勤恳恳为百姓做实事,获得一致好评。所以当辽圣宗耶律隆绪到这一代游猎时,就被云中节度使当作宝物呈现了出来。在《辽史》中曾记载:

圣宗猎云时,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

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在契丹有一则旧例,凡是皇帝所到之处,当地的地方官都要有所贡献。当然,一般贡献的都是稀罕物件或地方特产,唯独这节度使贡献的是一个人,因此勾起了辽圣宗的好奇心,当天就召见了这位宝物张俭。

当辽圣宗第一次见到仪容举止质朴无华的张俭时,就对他产生了好感。而后他上奏的三十多件事,更是件件都说到辽圣宗的心坎里了。自此之后,深得辽圣宗的器重,他的仕途之路更加平顺,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清高显贵之职,号称明智干练。短短十几年,便成为了辽朝的宰相。

身居高位,却躬行节俭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但张俭却例外,因为他名利双收后,仍不改初衷,同家人一起将勤俭节约做到底。他从来都不穿绫罗绸缎,只穿由粗丝织成的绢帛,而且每顿只吃一个菜,每月发放的俸禄除掉家用的,都会拿出去接济穷人。这样的日子一坚持就是一辈子,试问世间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所以,在百姓们心中,张俭才是真正的父母官,一代“贤相”。

节俭程度,让皇帝都忍不住试探究竟

辽圣宗去世后,张俭辅佐太子耶律宗真继位,是为辽兴宗。作为父亲留下来的最信任之人,辽兴宗自然也是十分依赖倚重,还将其升为太傅,而此时的张俭已经年近70岁。但是辽兴宗并没有辽圣宗节俭,甚至还有些奢靡,所以打心底处是不相信世界上还有像张俭这么节俭的,这才有了后来的试探之举。

当时辽朝的冬天十分寒冷,几乎每个人都会准备三五件华服,而张俭却依然穿着那身旧袍子,在大臣之中有些鹤立鸡群,不免被一些人拿来嘲笑。认为他身为百官之首,不注重仪表,有失宰相的尊严。辽兴宗也认为再怎么节俭,也不至于连件像样的袍子都没有,甚至怀疑他沽名钓誉。

于是辽兴宗就想试探一下张俭是真的节俭还是在作秀,趁聊天的时候,命太监用火夹子在他的衣服后面偷偷烫出一个小洞。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张俭每次面圣都穿的这件衣服,竟穿了一年,依然没有要换的意思。辽兴宗忍不住好奇,就问了张俭。张俭则回答:我穿这件袍子已经三十年了。”此时的辽兴宗心存感动,也有些自愧不如,但是作为大臣,形象还是要的,所以就打开国库,让张俭进去挑几件布料做衣服。张俭也无法拒绝圣意,只好拿了三匹出来,以示谢意。

《辽史》记载:方冬,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

可见张俭近乎于抠门的节俭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他从国库拿出来的也是粗布,让在场的人都大为感动。辽兴宗至此也明白了张俭的用意,对自己的铺张浪费也渐渐地有所收敛。

小结

自古以来,勤俭之人数不胜数,但能如张俭一般严以律己,连同家人将节俭做到极致可谓是少之又少。唐朝诗人李商隐曾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可见历来有本事的皇帝,皆由勤俭而起,而那些亡国的基本都是登峰造极的乱花钱。只有注重节俭朴树做人,才不会迷失自己,更不会因诱惑而走向不归之路,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