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米开朗基罗,唐代大画家阎立本为何劝后人千万别学画?

2020-08-24 16:29:15 作者: 超越米开朗基

武后之所以想要重启大明宫项目,是因为同患风湿的李治,身体每况愈下,急需一个新家休养。

而阎立本当时任将作大匠,设计和营造皇家工程是他的职责。(对他来说,只要不画画,应该干什么都行吧)

时间紧任务重,新宫的修建仅用了十个半月的时间。而对于现在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唐代,前有歪果仁任高管于朝野,后来女姓也可以做皇帝,神速建造一座最宏伟的宫殿好像也没什么稀奇的。(这些古代建造者们会魔法嘛?)

虽然大明宫在896年毁于唐末战乱,但其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也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可能我们仍会遗憾,大明宫无法在原址进行复原。但由于它的历史影响,也能让我们在别的地方重新领略这种魅力。同时我们也有幸生活在数字化建筑时代,可以看到它通过数字化复原的模样。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大明宫复原模型

载入史书,居然是因为……

在阎立本67岁那年,终于坐到宰相的位置,也有了被载入史册的资格。可这个“载”法,他绝对也没有想到。

史书说:阎立本之所以能成为宰相,不过是因为他会画画。

原文:既辅政,但以应务俗材,无宰相器。时姜恪以战功擢左相,故时有人‘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嘲。——《新唐书·阎立本传》

如果阎立本知道后世对他是这样的评价,估计会从昭陵跳出来吧。

哦对,因为他身前官拜宰相,死后有资格陪葬于昭陵。

从此以后,李世民如果要找他画画,就再也不用急招了。

阎立本是怎么设计大明宫的呢?

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一条中轴线分为左右对称的布局;

大门叫丹凤门(这个号称中国古代的“天下第一门”,居然用了一种象征皇后的动物命名,这也是前所未见的),进去之后是630米深的“露天玄关”;

经过玄关,就到了前朝的办公区域;

再过两道墙,是以居住和宴游为主的内庭。

听起来,和现在数字化建筑的“独栋别墅”差不多啊,不就是稍微大了一点吗?

谷歌地图上它的遗址长这样:

占地面积相当于4.5个紫禁城 / 15个白金汉宫 / 500个足球场。

而大明宫的生活区域,在后花园有个池塘(太液池),中间有个岛(蓬莱山),岛上还盖了座楼(太液亭)!

皇室的生活娱乐空间,都是围绕太液池来建造的。

这样看来似乎是个秀美如画的宫殿,可住在水边,不会潮湿吗?那搬家不是多此一举?

平平无奇的画画小天才阎立本,设计巧思就体现在这个池塘——利用后花园的地势。大明宫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气温都不一样!(皇室的房子,真大!)

于是,皇室寝宫大多被集中到了太液池东南的高地上;

皇帝于后庭理政和宴请群臣的场所,被安置到了太液池西南岸的高地上;

而在太液池的北面,地势较广阔低平,安排了各种娱乐设施。

这个比普通人家大一万倍的房子,集景观、舒适、娱乐、安全于一体,应有尽有。(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数字化建筑?古人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