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怀念宋朝?

2020-08-26 02:03:48 作者: 为什么有人会

为什么有人会怀念宋朝?这个中学时期学习历史时,就令我咬牙切齿的朝代。

有人说,是因为它富有,十分地富有,经济发达,商业兴盛,文化繁荣。连陈寅恪先生都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的却,这是事实。

但是,君主不思进取,毫无作为,昏聩庸碌,吏治极度腐败,朋党祸国,政令不达,冗官冗政,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百姓困苦,起义不断,当权者靠着不断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苟且偷生,举国上下毫无气节尊严,苟安于世,也是事实。

<一>赵光义的子子孙孙,一个比一个孬种

宋室的皇帝们暗弱无能,不思进取,本就是没有什么可辩解的。

真宗躲在澶州城内城墙角,太监们把龙旗、大纛、顶盖晃了晃,这事被吹嘘了270多年。

仗打胜了,硬是要主动求和,媾结盟约,向北辽称臣(说是称兄弟,其实没什么两样),年年纳贡、孝敬。

北辽皇帝一发作,大宋的儿皇帝就要装孙子。装了百来年,还上瘾了,生怕祖宗不高兴,腆着脸当孙子,一副奴才相,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

祖宗那边一内乱,不听话的孙子还想着去偷鸡,结果暴露了,被新爷爷察觉出不堪一击,索性就将孙子、曾孙,外加数千名嫔妃、宫娥,几十万苦老百姓,一股脑儿全虏了去。旧孙子、旧曾孙在新爷爷的祖坟前,行牵羊礼。

这就是这个王朝的前半段历史。

后半段起程,就是一个被吓萎了的皇帝,带着一众群臣,接着称臣,当孙子。

谁敢跳出来说要收复失地,还我河山,就要把他弄死。

斯德哥尔摩症愈发严重。

接着又是重复过去的故事。第二个爷爷没落,第三个爷爷崛起。索性就接着偷鸡。结果第三个爷爷实在不想认这么怂逼的孙子,索性就灭了。

赵匡胤持着一根熟铜棍横扫天下时,万难想到,他的后代们竟没有一个继承他的英武、果敢。他应该会骂:“老三,你咋生养了这么一帮玩意儿。”

骂了百余年之后,发现自己的子孙又上位了,除了一两个三分钟血气上涌的,其他的和老三的后代没啥两样。

<二>百无一用是书生

赵匡胤立国时,定下规矩,文人治国,不杀士大夫。

于是,他和老三的子孙们都博取了爱惜人才,君臣和睦,德披万方的美名。

没法子,握着笔杆子,攥写历史,玩春秋笔法的,就是这一帮文人。皇帝对他们好,不砍他们的头,他们自然买账,拼了命地把主子往圣明了写。

而这一帮文人士大夫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百无一用是书生”。

打打嘴炮,吊几句文,可以;剩下的本事,全花在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上了。

想做事的人有,譬如范仲淹;但能做事,会做事的,没一个。

范仲淹是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连表现的机会都没争取到。

欧阳修是最早发现问题的,于是他写了《朋党论》。结果,并没有什么卵用。

王安石是最后一个发现问题的,结果一通瞎折腾,反而让王朝的危机加重。

不同派系的文人骚客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窝里斗,从来没有为国家操过半点心。

朋党的内耗,耗尽了国力,耗光了希望;称臣纳贡、国家富强、民族尊严,那都不值一提,没那闲工夫。

老百姓?

大都市无比繁华,酒肆里声色犬马;从上至下娱乐至死,黎民百姓再无斗志。听说生意还做到了海外,专挣国外的钱……

苏轼大才子,一辈子为百姓做的事,数来数去,可能就是修了一段苏堤,栽了几颗柳树,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几款美食。

能力不行,大环境不行,想做事,你就靠边站。

朋党内斗的达官显贵们,无视官员贪墨,吏治腐败,民不聊生。

很多人说,大宋富有,富得流油,其实这些与广大的劳动群众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从王安石变法的第一条就能看出,百姓赋税沉重,每年青黄不接时,举国上下的农民连口粮都没有,要向富户去赊。收成之后,绝大部分粮食都用来纳税,还租。

遇到一个喜爱艺术的道君皇帝,老百姓还要去服徭役,挖石头。

各地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造反者数不胜数。有宋一代,农民起义的次数多达400多次,为历代王朝之最。国家在维稳上花的经费,成了无底洞。

所谓的藏富于民,也只是藏富于士绅、商贾。

很多研究宋代经济的专家学者搬出数据,说平均算下来,每人多少钱、多少粮。

这就好比我和马云一起平均算下来,我也是千亿富豪。

<三>南朝风流,流毒无穷

朋党祸国,娱乐至死的南朝风流,随着孙子皇帝孝敬爸爸皇帝,也一并流入了北朝。

号称“镔铁”的大辽王朝,迅速沉沦腐化;接着女真族建立的比“镔铁”还硬的大金王朝,更加迅速地步了后尘。

到底是未开化的少数民族,哪禁得起大宋玩法的折腾,生生就把自己作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