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阿拉伯史书对这一时期的描述不是很多,只是简单一句话带过而已。
可以说,阿拉伯对于这场战争不重视,也没做出什么总结评价,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战斗,这场战争不足以在历史上多留些笔墨描述,而对于大唐来说,这场小战争只是唐史上经历的战争中的其中之一而已。当时的大唐可是很强大的,而阿拉伯虽然实力不错,但对于大唐来说还是九牛一毛,不足以担忧。
怛罗斯之战的原因
战争的源头是大唐安西都护高仙芝灭掉了一个叫石国的小国家,眼看自己的国家被灭,这石国王子就担忧了,他想着自己国家不能白白灭掉,可是自己又没有这个实力去和大唐抗争,那么怎么办呢?他想了很久就决定向阿拉伯人求援,希望阿拉伯可以出手援救,帮他抗争大唐的军队。
如果赢了就报了仇,如果输掉了也是大唐和阿拉伯之间的问题,可谓是一石二鸟!后来阿拉伯确实出了兵,与大唐的军队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的怛罗斯地区对上了,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被称为“怛罗斯之战”。
双方兵力相差甚大
另外,通过当时参加战争的人数,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两国不重视这场战争。当时大唐参与战斗的士兵实际人数约为3万人,而参加战争的阿拉伯士兵人数约为5万人。因此,当时大唐与阿拉伯在战斗力上存在很大差距,光是这个人数就可以看出大唐一个人对上两个人,会输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而在战争的途中,高仙芝率领的军队3万人,刚进入怛罗斯城的时候阿拉伯这边的军队人数远远比不上大唐的军队,是之后从其他地方调遣而来的,而且本来打仗的地方在怛罗斯地区,所以各处调遣的士兵援救很便捷,大唐的兵力完全比不上阿拉伯的兵力。
唐军之中突发叛变
对这场战争的具体记载,中国史书和阿拉伯史书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描述。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唐军当时以弓箭手为前排,长矛步兵为中间主力,后方和两翼由骑兵保护。阿拉伯的兵力布阵也基本上是相同的。在战斗的前三天,唐军弓箭手的战斗力明显强于阿拉伯弓箭手,给对方造成严重伤亡,之后的长矛步兵对战也是大唐更胜一筹。
可是在第四天的时候出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唐的军队中出现了叛变,从两翼对唐军发起突袭,因为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时的唐军没有做好任何准备,被打得溃不成军,最后只剩下两千余人撤回葱岭。这场战争由阿拉伯这一方获胜,也并没有什么乘胜追击或是大唐面子上过不去想要报复。
战争对双方影响不大
当时怛罗斯之战似乎影响甚微,因为唐军在这场战争失败后不久,只是出兵收复了部分怛罗斯地区的失地。
4年后,安禄山带头爆发了安史之乱,而一直守着安西都护府的唐军主力就被派去平定叛乱,没有了唐军守着,很快这片土地就开始混乱不堪。
不过即使阿拉伯人赢得了这场怛罗斯之战,他们也未能入侵东部。本来在怛罗斯之战成功以后,阿拔斯帝国在中亚的最高主座阿布·穆斯林想要东征中国,但他却和伊本·萨里之间产生了矛盾,这涉及到了阿拔斯帝国之间的一些政治内斗,最后两个人谈不拢,阿布·穆斯林怕对方踩在他头上,就把伊本·萨里给杀了,而原本想要东征中国的计划就此放下。
事实上,这场战争中大唐损失的兵力不足以动摇国本,毕竟这个朝代可是历史上最富强的朝代,只是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才会让大唐开始走下坡路,就算最后平定了叛乱,大唐的国本也已经动摇了,并没有鼎盛时期那么强悍。总的来说,这场战争对于两个国家没什么影响,只是一个小冲突而已。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