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清代皇权的“阿谀奉承”,“特谥”大臣及其政治内涵分析

2020-08-26 18:33:28 作者: 来自清代皇权

特谥属于谥法中比较特殊的现象,在古代根据皇家的需要,不同的皇帝会颁发不同程度的谥号,来进行维护皇权君主的地位。谥号是古人对逝者的特殊称谓,初时仅作讳名,后来则衍生出“别尊卑、彰善恶”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

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西周中后期,谥法诞生了,之后历代都在延续,而这个立法在清朝实行的非常尤为严峻,并成为了清朝历代统治者治理民风和道德礼法的重要手段。

谥法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几经沉浮,多少古代帝王经过在上一朝代和君主的谥法上进行革新,但是谥法基本上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体系。到了清朝时期,一代代君主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不得不推出不同于以往的谥法,也就是现在说的清代“特谥”。

清代康熙的自画像

1、给不够级别的官员予以特谥

特谥根据谥法的设定的方面不同,又分为三种,开始是给不够级别的官员予以特谥,清朝谥法从康熙时的二品官员以下不设谥号;到雍正时期改为一品以下官员不设谥号;到乾隆时期降改为二品官员以下不设谥号,反映了当时清朝的政局和名声安定与否。

康熙时期正是国家励精图治改革,使清代走向繁荣,康熙一般会用特谥来激励爱国忠君之士,后人争相效仿前人。到了雍正时期,雍正非常喜欢独揽大权,同时非常的勤政,把康熙遗留下来的江山自己加以巩固,从而也提高了谥号的等级制度。

雍正皇帝的日常

到了乾隆时期,清代各方势力均有侵犯,乾隆就从雍正时期的一品以下官员不设谥号,改为二品官员以下不设谥号,这是清朝鼎盛时期的末端,之后清代战事频发,内忧外患,特谥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例如嘉庆年间名臣励杜讷卒于康熙四十二年,按前述康熙三十八年颁布的规定,其生前最高任职虽为刑部侍郎(从二品),仍不在应谥之列,但康熙帝特旨谥为“文恪”.

另一位康熙朝臣陆陇其,生前最高任职仅为监察御史(从五品),乾隆元年特旨追谥为“清献”,嘉庆十八年 ( 1813年 ) ,因镇压李文成、林清起义 ,九品巡检刘斌得谥,七品知县承顺 ,因镇压西北各族人民起义而死,二人均以微末小臣 ,因特殊功绩而得谥,其它以各种原因得特谥者亦复不少 ,“二品以下无谥 , 其有予谥者 ,系奉特旨,或效职勤劳 ,或没身行阵 ,或以文学 ,或以武功 ,均得邀逾格茂典。”

如懿传里的乾隆皇帝弘历

2、不按谥法常规赐谥

第二种是由皇帝特旨,不按谥法常规赐谥,正常谥号的颁布是由礼部或宗人府提请应否予谥,皇帝同意后,再由内阁拟谥,并备选谥字,皇帝最终裁定从内阁选出的谥字,朝廷下谥诏,正式赐谥,这是一个正常的流程,然而经常有很多将领和大臣都不是由以上四道程序所赐予的谥号,而是超出常规的谥法流程,由皇帝直接颁发的,

这样的事情在清朝非常的多,可以看出清朝历代皇帝用不按常法的赐谥视为笼络人心的一个法宝,特别是文正一词,在明代以来就被用在功高盖世的大臣身上,而且文正更是文官谥号的最高级别,很多大学时和文人百年之后都想得到这个谥号,而且得到这个谥号,在当世的功绩和学识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代表了你是世人尊敬的好官,留名青史,到了清代更是皇帝才可以直接赐予的谥号,

这样的谥号在清代并不多,在清代也就那么几位,其中就有著名的曾国藩还有大学士朱珪,曾国藩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就拿大家不太知道的大学时朱珪为例,嘉庆十一年(1806),朱珪卒,清帝降旨:“朱珪立朝五十余年……犹忆伊官翰林时,皇考特简为朕师傅……揆诸谥法,实足以当‘正’字而无愧,无庸俟内阁拟请,著即赐谥文正。

清代大学士朱珪

还有内阁大学士刘统勋,一生清廉,最高达到宰相之职,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对自己非常自律,而且带人有方,最重要的是敢于直谏,在后世它的事迹也常常被人传诵,最重要的一次就是他弹劾宠臣张延玉,也是治世能臣,

并且自己又像大禹一样,拥有治理大水的能力,是治水能臣,后因操劳过度而去世;还有同治帝师李鸿藻,清代清流派的代表,一生为官非常清廉,在清末外交上,李鸿藻和李鸿章持反对意见,是坚决的主战派,在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后,还上表持反对意见。

3、不按常规定谥字

第三种就是在古代拟谥和定谥的时候,谥字都有某种含义的,在这个时候皇帝和内革大部分时候都遵循惯例,但是有些时候,皇帝为了称颂某个人生前的伟绩,常常想出一个特别的谥字,完全不遵循常规的谥法,例如谥法中说道,非大学士和翰林授学者,不得赐“文”字,但是非大学士和翰林授学者,也有部分为官的人被赐为文字,在清代官吏均为二字谥,其中又属文正为第一,

到这我们还要说一下曾国藩,在清代赐文字的八个人中,曾国藩相对于其他七个人身份是最低的,其中除了曾国藩之外,其他人都有太子师或帝王师的身份,只有曾国藩是因为挽大清之将倾,战功卓著被谥文正,当然,这也是大清唯一一例,曾国藩的家书大家可能都看过,他是清代后期的著名的挽清大将,被谥文正也是实至名归。

晚清力战派曾国藩

被赐为文襄谥号的张之洞,是晚晴中兴四大名臣,除了是四大名臣之外,还派出了三千名弟子出国留学,还有晚晴时期最大的钢铁厂就是张之洞办的,为后期的洋务运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被赐文襄还是实至名归的,除了非翰林和大学士赐为文字的,还有一种是翰林和大学士不赐文字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