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论断案,县尹与陈御史哪家强?

2020-08-27 02:05:11 作者: 《陈御史巧勘

今天来讲两个故事,与断案有关的故事,看看县尹与陈御史哪家强?

金孝,年长未娶,家中只有个老母,以卖油为生。有天照常挑油出门,因为中途上厕所而拾得一包银子,差不多有30两。捡到钱是做梦都想的事,金孝当然高兴得很。谋划着将意外之财用来作为卖油的本钱,但他的母亲却不同意,认为这不是金孝自己挣来的,可能会招来祸害,而且别人丢失了,恐怕也正急着找,应当物归原主。

鲁廉宪一生为官清廉,世人都称他为“鲁白水。”鲁廉宪和同县的顾佥事本是世代交好,还为小孩订了亲。鲁家是儿子鲁学曾,顾家是女儿,小名阿秀。后来,鲁廉宪死在了任一,学曾扶柩回家,守孝三年,没有经济来源,非常贫穷。顾佥事看到女婿如此之穷,所以想悔亲,想催鲁家行六合之礼,如果行不起,鲁家自会主动退婚。但阿秀并未同意,觉得父亲太欺贫重富,并表示自己决不改嫁,并以死相逼。

经常说文学故事取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金孝得到意外之财,而且没偷没抢,一般人都会想占为己有,这是人的本性。顾佥事为了女儿的幸福着想,想让她嫁个经济条件好的,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故事旨在告诫世人,不要贪小便宜,不能占非分之财。这和苏东坡大学士的观点不谋而合,“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做人也不能嫌贫爱富,这样的意义确实又是高于生活的。

金孝本就是一个本分的人,真是听母亲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于是就急匆匆地往厕所方向跑,准备把银子放回原地。在他去的途中,看到一群人在围观什么,走近一看,只见一个汉子在那叫天叫地的,正是丢了银子的缘故。于是金孝将大汉带到家里,将银子归还,但汉子怕金孝要他出赏钱,又怕跟着来的人起哄要他平分,便耍赖说他的银子被金孝拿去了一半。

金孝有个好母亲,阿秀同样有个理解她的母亲。所以,趁着丈夫外出办事,打算将鲁学曾悄悄叫来,拿些钱财给他,让他当作彩礼,这样两个孩子的婚姻才有望。于是叫了个人去悄悄找鲁公子,但鲁学曾有个姑姑,嫁在梁家,姑夫已死,只留下一个儿子梁尚宾,新娶了一个媳妇,三个人一起生活,生活相对富足。这天,鲁学曾到梁家去借米,得知信息,想找梁尚宾借衣服,好去见岳母。但是梁尚宾并不是善茬,就借口有事,等回来了再给他借衣服,自己却换了一套衣服,独自去了顾佥事家。

看到此处,燕子不禁为金孝着急呀,金孝真是落得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下场”。大汉开始已应承要出赏钱,这时又舍不得了,说明他并非真心,把钱财看得比信义重,不给就不给,又不想落下不好的名声,反污金孝贪钱,果真是个心坏的人。鲁家与梁家本是亲戚本家,却知人知面不知心,表哥也会坑他一把。梁尚宾还是有家室之人,此人的贪心可见一斑。

梁尚宾到了顾家,各种表现都显疑,孟夫人也有怀疑,但终究只是怀疑。梁尚宾看到顾家这般宝贵,阿秀又如此动人,更是坚定了贪心。孟夫人给了他很多财物,叫他作为彩礼,找个时间来行礼。千不该万不该,孟夫人不该叫阿秀向梁尚宾交付钱财,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呀,害了女儿的终身。

鲁学曾第二天才到顾佥事家,孟夫人看到真鲁公子,觉得眼前这个人看起来更顺眼,言行举止都比先一个好。所以,断定前一个为假鲁公子。于是,将此事告知阿秀,阿秀也是无可奈何,交给鲁学曾两股金钗,一对金钿。阿秀劝他赶快离开,自己走进房间自缢了。

后来梁尚宾得知阿秀死了,很是吃惊,说漏了嘴,只得将实情告知母亲,母亲被他给活活气死了。梁尚宾的妻子也看不得丈夫的作派,于是回了娘家,让他给休了。

顾佥事回到家,知道女儿已去,便打定主意要鲁学曾给女儿抵命,于是上了公堂。

金孝有理说不清,那个汉子断定他藏匿了他的银子。金孝气不过,于是拿头去撞他,但他一个卖油的人,哪干得过这个大汉子呢?大汉子不知廉耻,还要动手打金孝。群众看不过去,吵嚷不停。真是无巧不成书,恰巧,有县尹相公路过,就看他如何断案。

县尹吩咐手下将大汉的银子过数,数得30两,但大汉说有50两。县尹就说你丢的银子有50两,金孝捡得的是30两,所以这银子不是你的,肯定是另外一个人失落的。大汉这下急了,但县尹却坚持说不是他的,所以断案结果是:银子判给金孝,让他拿去侍奉母亲,大汉的银子让他自己再去找。

断案结果很符合传统的审美标准,好人得好报,讲究因果报应,但是案子断得未免有点武断了,并没有证明金秀的清白,让坏人也只是失去了30两银子,难道就不怕大汉报复金孝吗?这个故事,不完美之处,个人觉得此处最明显,案子断得太武断。当然,这只是后面故事的一个引子,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由于传信人作了假证,鲁学曾被发在死囚牢里,孟夫人却暗中帮助鲁学曾,但顾佥事更加气愤,非得置鲁学曾于死地。但幸好有个陈御史。他看了案卷,审了犯人,便乔装打扮成卖布的人,与梁尚宾作了一番周旋,断了此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