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铺地上的砖并非金子制成的,可为何被称为“金砖”?

2020-08-27 16:25:57 作者: 故宫里铺地上

大家都知道,现在北京城里的故宫,其实是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才兴建的。

建成后的故宫金碧辉煌,使得老百姓望尘莫及,于是民间就有了“紫禁城的地都是用金砖墁”这样的传言,其实就是说皇帝太奢侈啦,用金砖来铺地。事实上,百姓们口中的“金砖”,其实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而这些个大方砖是由苏州陆慕砖窑生产的。

当年这种细料“方砖”又名为“京砖”(意思就是专为京城生产的),因京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击时有金石之声,断之无孔,且“京”与“金”读音相似,所以就渐渐地被称之为了“金砖”。

那这么一块破砖头真当得起“金砖”的名号?当真能值这么多钱吗?别说,还真是可以。

就这样的一块砖,从泥土到金砖制成,需要整整2年时间。当年就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按照现在的金价来计算,一块砖怎么也不会少于10万块人民币。按照二尺二的方砖来计算,怎么着一块也得要15万一平。前几年,一块永乐的陆慕砖窑金砖,拍卖成交价为80多万。

当然了,值钱自然是有值钱的道理。

金砖的烧制工艺极为复杂和讲究。仅仅是取土这一项就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而且取土的泥还都必须是太湖的泥,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

选好之后的泥土要在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再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炼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接着再经过反复摔打,将泥团装入模具中,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

最后将砖坯阴干7个月以上,方能入窑烧制。

这烧制时所用的材料也是极为讲究的。烧制时,先用糠草熏1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1个月,再用整柴烧1个月,最后用松脂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那这批金砖就全都是废品,重新来过。

出窑后的金砖,还要用桐油浸泡,直到金砖表面呈现光泽,这才算最后制成。

金砖运到北京城后,朝廷还要派官员挨个精心检查,方可进贡。另外,金砖在运输、存储和给发的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管理,每块金砖的背面不但有年号,还有工匠的名字,以防止在途中丢失和仿造。

现如今,这种“金砖”早已成了神话,因为这项技艺早已失传了。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建造故宫的时候大概用了8000多万块这种的金砖,不过这种方砖在故宫里也并非哪里都有,也仅仅存在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地板上。

写到这里,小编突然觉得,真正的文化真的需要有心人才能看到,假如当年八国联军中有真正懂文化的人,想必这些比金子还要值钱的方砖,就不可能留在这土地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