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布衣,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隆重对策,成三国鼎立

2020-08-29 16:25:16 作者: 本是布衣,躬

诸葛亮深知,蜀汉国大势弱,既要体恤民生,又要制定汉律,“赏罚严明,惩恶扬善”,恩威并治,逐步加强国力。因而,蜀国“邦城之内,咸畏而爰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参将马谡自以为是,违反调度,失守街亭,诸葛亮挥泪处斩,并上疏自贬三等。这样的政治措施和严明的执法,造成了良好的政治局面,官吏不敢为恶,百姓人人向善“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从公元227年开始,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以图中原,前后共计七年。

诸葛亮十分体恤士兵,只有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才能有效的增强国力。为此,熟读兵法,创造了变化莫测的“八阵图”阵法,使军队在战斗中排兵布阵出神入化;他还把损坏的兵器熔炼后,制成钢刀武装士兵,有效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他改革并发明了一种新式“连弩”,一次可以发射十枚箭弹,杀伤力大增;他结合保障军队的后勤运输,发明了“木牛”(即木制的独轮车)和“流马”(木制的四轮车),改善了运输工具,提高了军队后勤运输的能力。

为了改变蜀汉建国初“民贫国虚”的状况,诸葛亮非常注意“务农植谷,闭关息民”,积极推广屯田,发展农业生产。诸葛亮确立了“惟劝农业,勿夺其时;惟薄赋敛,无尽民财”的方针。要求各级官吏都应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抑制豪强兼并土地。诸葛亮亲自参与维修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兴修水利,提高灌溉效率。他上奏后主刘禅设立“司盐校尉”管理盐铁生产和兵器制造。鼓励蜀汉百姓大量种桑、养蚕、织锦,蜀锦在当时声名远播,远销东吴、魏国,增加了蜀汉国的财政收入。

诸葛亮很注意收罗人才,他“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使巴蜀一带有志之士无不奋力效劳。有一个叫刘巴的人,很有学问,但此人行事乖僻,对刘备、诸葛亮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后来此人投奔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谋略。赤壁之战曹操兵败北逃,刘巴不能为曹操出谋划策,四处流浪。诸葛亮听说后,不念既往,写信请他任职,刘巴不但拒绝,反而投奔刘璋。

刘备西取益州时,刘巴在刘璋面前说刘备野心勃勃,如进入益州,必将酿成大祸。刘备进入西川后,诸葛亮不仅表彰刘巴的才干,还多次向刘备推荐。刘巴很受感动,得到刘备的重用,刘巴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为治理蜀汉不辞辛劳。庞统和蒋琬都是诸葛亮发现的人才,从百里小县的小吏提拔到朝廷任职;将军王平出身低微,其所识不过十字,但王平忠于蜀汉,很有战斗经验,防守街亭立下大功,诸葛亮便破格提拔为将军。

诸葛亮处理政务,“事必躬亲”,内政外交,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

诸葛亮处理政务,“事必躬亲”,内政外交,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丞相府里的主簿杨顒,曾对诸葛亮的工作作风提出劝告。诸葛亮很感谢群臣的关心劝告。但他觉得重任在身,容不可掉以轻心。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的建设呕心沥血,使贫弱的蜀汉出现了“田畴开辟,仓凛充实,器械坚利,蓄积丰饶”的景象。

经过苦心经营的治理,蜀汉逐渐强大,积蓄了一定的实力,从公元227年开始,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以图中原,前后共计七年。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率军伐魏,驻扎在陕西渭南五丈原,与魏军都督司马懿相持百余日,终因操劳过度,病死军中享年53岁。临死遗言,葬于陕西勉县东南定军山,顺山势筑坟,着平时所穿衣服,不得放殉葬品。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诸葛亮确实是一个优秀人物。他是一位有远见、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诸葛亮确实是一个优秀人物。他是一位有远见、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青年时提出的“隆中对策”,与刘备转战南北,终生奋斗,为其政治目标倾注了毕生精力。占领益州后,建立了蜀汉政权,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任人唯贤,集思广益,发展农业,为维护西蜀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他长于巧思,深谙兵法,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化身,而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作风,更成了后人的风范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