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诏狱”首次出现在西汉,第一个被下诏狱的是个丞相

2020-08-29 15:30:29 作者: 恐怖的“诏狱

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关于诏狱的记载出现在西汉、汉文帝时期,《汉书·文帝纪》记载: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

廷尉是汉朝九卿之一,是最高的司法审判长官。什么是"诏狱",根据史书记载,皇帝的令是为"诏",诏狱大意就是皇帝特旨办的案子,或代指等级最高的监狱。那周勃又是何人,他为何被下了诏狱?

周勃是汉朝丞相,他干了几件大事!

周勃1、周勃其人

《汉书》记载,周勃是沛县人,与刘邦是老乡,他穷苦出生,靠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给人办丧事吹奏。刘邦起义后,周勃跟随刘邦,在反秦起义、楚汉之争等大小战役中,他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建立汉朝后,他被封为绛侯。汉朝初期,刘邦平定藩王时,周勃也率军跟随刘邦出征,先后平定燕王臧荼、韩王信、代王陈豨等叛乱。

不过周勃是个粗人,即使后来位列三公他也肯不读书。但刘邦认为周勃为人质朴敦厚,可以托付大事。刘邦死前嘱托吕后:"日后安定刘氏江山的人必定是周勃,用他做太尉吧。"惠帝继位后,周勃官拜太尉。

吕雉死后,吕氏集团想要作乱篡夺刘氏江山,周勃与陈平等老一辈建国功勋,骗得虎符,率军平定吕氏叛乱,将吕氏诛杀殆尽。

平乱后,周勃与众人商议,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为皇帝,是为汉文帝(将周勃下诏狱的人)。周勃因首功,被任为右丞相,位列三公之首。此后功高震主的周勃又两度拜相,当他年迈回到封地时,却被人诬告谋反。

于是有了上述被下"诏狱"。周勃亲朋好友最终找到了薄太后(汉文帝的母亲),这才救出周勃,当周勃走出诏狱后,感慨道:"我以前率领百万大军,怎么知道狱吏是这么尊贵!"《汉书·周勃列传》记载: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2、诏狱的刑法推测

一个经历千军万马的周勃,当他活着走出诏狱后感慨:狱卒无比尊贵。这诏狱之内到底有多恐怖,这得先来了解一下秦汉的刑罚。

从史料看,秦汉时期,基本的刑罚有:死刑、肉刑、徙刑、罚金等。这里重点说一下诏狱中最常用的死刑和肉刑。

死刑顾名思义,就是将人杀死,按方式主要有:戮、车裂、弃市(杀于闹市)、枭首(砍下的头悬挂在木杆上)、腰斩、烹煮(下油锅)等。

肉刑不是将其杀死,而是使其残疾,按方式主要有:黥(脸上刺字)、劓(割鼻子)、刖(砍去脚)、宫(阉割)、抽肋(抽去肋骨)、笞刑(抽鞭子)等。

可见秦汉时期刑罚授权之残忍,定然无人能忍受。而且诏狱作为皇帝下令办的案子,廷尉及下属官员大多为了迎合皇帝的意思,所有刑法种类肯定无所不用其极,假案也能办成证据确凿。《史记·酷吏列传》记载: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於是闻有逮皆亡匿。

因此,史书中记载,很多进入诏狱的权贵,最终不堪其辱、选择自杀,因故自杀于诏狱中的人极多。

在汉代,诏狱也不只有一个,汉书中明确记载的就有"上林诏狱"、"廷尉诏狱"、"掖庭诏狱"、"左右都司空诏狱"。推测应该是根据不同级别的犯人需要,进行关押。3、汉朝时还被下过诏狱的人

根据史料记载,被下诏狱的几乎都是大逆不道、谋反的罪名。

《汉书·景十三王》记载:(汉景帝儿子刘建)后复谓近臣曰:"我为王,诏狱岁至,生又无欢怡日,壮士不坐死,欲为人所不能为耳。"建时佩其父所赐将军印,载天子旗出。积数岁,事发觉,汉遣丞相长史与江都相杂案,索得兵器、玺、绶、节反具,有司请捕诛建。

《汉书·朱博传》记载:上减玄死罪三等,削晏户四分之一,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博自杀,国除。

《汉书》、《史记》中明确记载“下诏狱”的人有:周勃、刘建、朱博、张延年等,不过学者推测,其实历史诏狱范围非常广泛,只要皇帝下旨,都属于诏狱范围,如韩信、萧何、公孙贺、司马迁、淮南王刘安等。

总之,诏狱的出现,其实更多的体现是皇权的加强,与皇帝本人的个人意志体现,所以办理案件也大多属于案发人与皇权的矛盾冲突,因此案由真实性已然不再重要。明朝时,锦衣卫所管辖的诏狱,则体现的玲离尽致。

明朝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