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 穿云看展

2020-08-29 16:30:37 作者: 十日谈 |

我是贵州省都匀二中教师,对日本文学有兴趣。看到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组织的“百年前日本唯美派文学漫谈”云直播快讯,心中欣喜,这一定能使我隔着千万重山水,触摸到日本唯美派文学的脉动。

直播中主持人徐惟杰和三位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年龄阅历的学者嘉宾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共同完成日本文学百年发展的完整拼图。我有了如下认识和感受:江户时代的文学属于通俗文化的发展高峰时期,主要的内容是劝善惩恶;到了明治时代自然主义盛行,被称为绝对求真的唯物派(谭晶华老师形象比喻为“一杯白开水”)。而后起的唯美派则认为生活模仿艺术应该超过艺术对生活的描写,这显然超越了自然主义的粗陋写真。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曾被拍成黑白电影,像墨汁滴进清水,既黑白分明又摇曳多姿地阐释了变幻莫测又万变不离其宗的人性;川端康成的《雪国》反映了日本人既唯美又悲观的孤寂樱吹雪心态;大江健三郎反思:日本人是什么?怎样把自己变成不是“这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这更是深刻而极致的哲学思考,实现了真善美的融汇。

中国文化强调文以载道,而日本文化则突出强调主观的小我感受。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区别虽是两种文化的差异,但并不表明它们之间天然的、固化的矛盾,反而更应相互学习,这也是众所周知的日本民族和文化的优点,使他们在文化上从“和文汉采”发展到“和文洋采”,更是通过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领域“脱亚入欧”走上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这对我们今天全球化受挫的背景下坚持对外开放,有很多现实意义。

主持人徐惟杰朗读了部分作品,让我们对日本文学有了可触碰的认知,而且在云端通过网络有了非常愉悦的现场共情谐振。

我与上海书展结缘始于三年前,当时上海国际文学周举办了上海文学地标阅读接龙。我组织几千里之外的贵州学生全程收看了地标阅读的直播,当时我想要是有机会亲临这些文学地标,朗读心仪的作家作品并录下视频,以个人的方式向文学致敬,那该多好啊。后来与热心的思南书友相约,今年暑假一起参加上海书展和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活动,不料疫情来袭,而有效的防控却使上海书展令人惊喜地如期而至。网络直播使我们实现了跨越重山穿云看展——除了日语文学,还有英语文学、法语文学、西语文学,这简直就是书虫的饕餮盛宴,吸引了全国甚至全球的读者在全球疫情肆虐下沟通时空共享阅读,体现出上海城市的宽广胸怀,上海文化的立足高远,这就是海派文化的精髓,更是紧随潮流的跨界破圈文化之旅。(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