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想必看到这么一大段文言文,很多人都会觉得有点懵,其实我也有点懵,而且在我眼里,看古文章很枯燥。当然了,文章是我抄来的,毕竟像我这种初中毕业的人,上学的时候都是从来不背诵课文的,说真的,也确实记不住这么长的一大段古文。这篇文章叫做《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是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的文章,也是曹操最为自恋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这样说呢?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首先文章的第一段主要是讲述了曹操年轻时的事情,说的是曹操被地方长官推举为孝廉。自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就规定,地方长官每年都要向朝廷推举孝廉、贤良、方正等人才,而曹操被推举为孝廉时才只有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当然了,估计也是看在他父亲曹嵩的面子上才有的如此殊荣吧。孝廉其实从字面上也很好理解,孝就是指的孝顺父母,廉指的是廉洁公正。
曹操进京后不久就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所管辖区是当时东汉富家子弟的聚集地,非常难管。但他在任期间不畏强权,设下禁令,并在衙门口悬挂了五色大棒,凡是有违禁者不问出身,一律棒杀,因此得罪了许多权贵,但碍于其祖父和父亲的面子,别人也不好把他怎么样,便把他调离了洛阳,派去了济南为相。曹操到了济南,依然施展自己的铁腕执政风格,前后上书罢免了当地百分之八十的贪官污吏,使得整个济南震动,也因此得罪了当地权贵。当时的曹操没什么权势,只得托病回到了老家。
第二段讲的是曹操回到老家以后的生活,这时候的曹操已经三十岁了,正是而立之年,此时的他有些心灰意冷,对当时的朝廷也有些不满。于是修建精舍(精神寄托之所),一开始是指儒家讲学场所,后来也指出家人修行的地方。自此,曹操在老家过上了衣服无忧,自由自在的生活,春秋读书,夏冬打猎,说实话,这样的生活还是挺不错的,可以说无比的舒适。
第三段讲曹操后来又接到朝廷的征召,封为都尉,后来又迁为典军校尉,此时曹操想的依然是报效国家,并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被封为大将军,以后死了墓碑上能够刻上“汉故征西大将军之墓”已经足够了。可是偏偏赶上董卓乱政,曹操有组织了义兵,以联合各路诸侯共讨叛逆,但效果并不理想,不但自己损兵折将,还没有得到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