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明朝末代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相比于历史上其他的朝代,明朝的灭亡有点“灭”的很憋屈,看一下明朝末年是个啥情况,当时大明外有满清八旗军的虎视眈眈,内有农民起义军的到处乱串,对于八旗军和农民军是很难进行说服教育的,所以只能靠打仗,打仗就需要钱,正当当时的明朝政府被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这时候,气候又来捣蛋了,明朝末期,地球步入了“小冰河期”,在冬天,冷的要命,在夏天,不是大旱就是大涝,粮食严重减产,还闹起了鼠疫,这简直是祸不单行,喝口水都塞牙。同时,在明朝,几乎所有的宗室人员都需要明朝政府供养,到了明朝末期,明朝宗室人口可能在几十万左右,人口数量如此之多的寄生集团,这无疑严重拖累了明朝政府。
明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在随后的二十余年中,明军继续南征北战,一统华夏。朱元璋开创了“洪武之治”,一生可谓文治武功,但是朱元璋后来对当初陪他一块打天下的功臣们却杀戮太重,到朱元璋去世的时候,明朝的开国功臣基本都被杀的差不多了,说实话,卸磨杀驴卸的忒狠了点。朱元璋为啥对功臣们如此卸磨杀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朱元璋认为这些能征善战的功臣们可能会在他死后对他后世继位的子孙造成威胁,在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大概是对他后世子孙最好的一位,从朱元璋对明朝开国功臣大肆杀戮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对于能够继承他皇位的嫡子嫡孙是非常好的。对于他的其他子孙,朱元璋其实也是好到无以复加,朱元璋设计了一套宗室制度,除了正儿八经的太子之外,皇帝的其他儿子基本都要封为亲王,亲王的爵位由其嫡子嫡孙继承,亲王的其他儿子们则成为郡王,郡王的爵位由其嫡子嫡孙继承,郡王的其他儿子们则被封为镇国将军。到镇国将军这里,就有点不一样了,镇国将军所有的儿子都要被封为辅国将军,辅国将军所有的儿子都成为奉国将军,奉国将军所有的儿子都成为镇国中尉,镇国中尉所有的儿子都成为辅国中尉,辅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都成为奉国中尉,这叫做降等袭爵。到了奉国中尉以后就不再降了,奉国中尉的儿子、孙子、曾孙子.......,总之不管多少代,子子孙孙都是奉国中尉。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温度变化
在明朝,皇帝的女儿是公主,亲王的女儿是郡主,郡王的女儿是县主,镇国将军的女儿被称为郡君,辅国将军的女儿被称为县君,奉国将军的女儿被称为乡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以及奉国中尉的女儿被称为宗女。公主的丈夫被称为驸马都尉,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的丈夫都被称为仪宾。在明朝,这些大明头号地主家子孙们的爵位封号可不是闹着玩的,是和“工资”挂钩的。按照明朝所谓的祖制的话,用粮食的单位进行计算,亲王每年是一万石,郡王两千石,依次降低,到最低的奉国中尉是二百石,对于朱姓皇族的女性继承人而言,有爵位的也是要开工资的,公主及驸马都尉岁食禄米二千石,依次降低,到乡君及仪宾是给二百石。不仅如此,就算是在大明宗室中那些因为犯罪或者犯错被割除了爵位而成为庶人的人,他们和大明王朝普通的老百姓还是不一样的,对于这样的人,在明嘉靖时期,一年给七十二石,到万历时期,一年给二十四石,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事不公平,这些人明明已经被废成庶人了,怎么还有待遇?但这事也公平,在大明朝,谁叫这些人姓朱呢,而且是正儿八经的朱元璋的朱。不仅仅是这些每年的俸禄,对于亲王、郡王、公主等这些爵位比较高的宗室而言,他们一般还占有大量的田产,享有诸多特权。按照朱元璋设计的这套宗室制度,这些宗室成员,无论爵位高低,不能从事商业,不能通过参加科举而当官,不能带兵打仗,也不能从事农业,只要他们有爵位,他们生下来就是靠明朝政府来供养的,按照朱元璋的想法,他的所有后世子孙生下来就是该享福的。而且,明朝这些亲王郡王啥的都分封到全国各地,但是,他们都不准擅自离开封地,明成祖朱棣以后,各地藩王也不能干涉地方事务,虽然吃喝无忧,但是却有很多条条框框的的各种限制,这样的生活估计很空虚也很无聊吧。
明末辽东局势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秦朝,秦朝宗室基本属于“散养”模式,秦始皇规定无功就不封爵,就算亲儿子也不行,在唐朝,出了五服就不算宗室了,爱干嘛干嘛去,李唐皇族后裔有的通过科举考试成了宰相,有的通过刻苦努力成了大诗人,反正从事各种职业的都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可谓好到无以复加。朱元璋设计的这套宗室制度在理论上可谓保证了朱元璋的子孙都衣食无忧,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朱元璋真的穷怕了,他不想让他的后世子孙们受穷了。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重八这名字都不是正儿八经地起的,不仅朱元璋,朱元璋的父祖的名字也不是正儿八经地起的。朱元璋的曾祖名叫朱四九,大概应该是四月初九出生的,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大约应该是初一这天出生的,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五四,可能是五月初四出生的。那朱元璋的原名为啥叫重八呢?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有一个哥哥叫朱五一,这朱五一应该也生了几个儿子,这哥俩的儿子们就按照叔伯兄弟的排名顺序来起名字,比如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三哥叫朱重七,这朱元璋应该是叔伯兄弟中排名第八,所以叫做朱重八。在这里可以发现他们老朱家起名的一个规律,不是按照出生日期,就是按照在叔伯兄弟的排名,反正随便糊弄是个名就成。与他们老朱家这个起名规律对应的就是他们困顿和漂泊的生活,朱家祖上居住在沛地,后来迁移到了句容(今江苏句容),朱初一(朱元璋祖父)迁居到了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朱五四(朱元璋的父亲)又迁居到了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对于这些贫苦的百姓而言,他们基本识字不多,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每日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混口饭吃而已,起个名当个记号就成。在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了皇帝后,老朱家的起名终于开始正儿八经起来了,朱元璋给他爹朱五四追封为皇帝时,给他爹朱五四起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朱世珍。从朱元璋的早期经历就可以知道老朱家是世代贫农,1328年,朱元璋出生,儿时的朱元璋主要的工作是给地主家放牛,1344年,此时的朱元璋十七岁,他的家乡遭遇旱灾、蝗灾和瘟疫,他的父亲、母亲以及大哥先后死掉,这时朱元璋不仅没有钱给他父母以及大哥买棺材,连安葬他这些至亲的一块地都找不到。此时朱元璋家只剩下他、他二哥以及他大嫂和侄儿,后来为了逃命,他们也被迫分开,朱元璋去了黄觉寺,但是由于饥荒严重,朱元璋不久就到各地去云游,做了云游僧,说好听点是云游,其实就是要饭,在三年的云游中,朱元璋可能尝尽了别人的白眼,再后来,朱元璋参加了反元的农民起义军,从此一步步开始了人生巅峰。在公元十四世纪,纵观当时整个全球,朱元璋绝对是逆袭最成功的一位人士,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