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发明的锦衣卫,它和宦官干政一样吗?为什么明朝皇帝都用它

2020-08-31 20:35:39 作者: 朱元璋发明的

权力,或左或右,是个制衡器。

可这个东西一旦失去平衡,呈断崖式增长,就会变得暴虐无度,不可控制。它比暴风更猛烈,比野兽更凶残;它可以撕碎任何物件,破坏曾经固有的和谐,将道德、礼仪和良知统统抛之脑后,肆意践踏,让人们变得贪婪、疯狂,甚至没有底线。

锦衣卫从诞生之日起便有着高贵的血统,指挥使和指挥同知不经科考,不着礼部,无需廷议,由皇帝直接任命一一一因为他的开山鼻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为搜集军政情报,驾驭不法臣下,专门设下“拱卫司”,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礼仪和侍卫,后改称为“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都尉府,从而设置锦衣卫。

最初锦衣卫是干什么的呢?

首先,守卫值宿,担任内勤,守护皇帝就寝,驻守重要宫殿,好似昼伏夜出的猫头鹰,神秘隐匿着,并睁大双眼,让鸟雀插翅难飞。

其次,侦察与逮捕,凡是被皇帝怀疑的不法臣子,无需经过司法部门,锦衣卫可秘密收集证据,实施侦察,一旦罪名成立,只请示皇帝一人,待批准后即刻拘捕,往往嫌犯还不明就里便沦为阶下囚。其侦察与反侦察能力强大,铁面无私、冷酷无情。

史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这两大案勾连很深,牵扯极广,全部被锦衣卫和着萝卜带着泥连根拔起,一时间锦衣卫让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他们站在权力的最高峰无人可挡。

然后,典诏狱,俗称“诏狱”,这是负责皇家的监狱,这里面关押的大多是触犯了法律的大臣和高官,它有别于其它监狱,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皇上一声令下,侦、抓、审一气呵成,没有人能逃过这道法网,往往下“诏狱”者非死即伤,能活着出来的,大多是祖上积德,冒了青烟。不过,它有个显著的特点,只侦官,绝不扰民。

平时,锦衣卫光鲜无比,因为他们是离皇帝最近的人。

他们首先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锦衣卫的选拔非常严格,当初将军名为“天武”,主要遴选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作为大殿上和廷前的卫士。

校卫和力士则有所不同,要求必须身体健康,祖孙三代没有前科,根红苗正。因为校尉掌管卤簿、伞盖;力士则举持金鼓、旗帜,他们距皇帝仅一步之遥。

皇帝在御门听政,锦衣卫堂上官侍立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锦衣卫将军一百二十九人与千户、百户分别守在丹陛,御道、金水桥以及奉天门广场等各个门前,此外还有校尉五百排列于午门内外,鸣鞭执仪,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他们统一佩戴着锈春刀,斩金截铁,冷眉横对,其威严映衬着皇家气慨,让作贼心虚的侫臣瑟瑟发抖,战战兢兢。

为彰显锦衣卫的不同,朱元璋还传下圣旨,为锦衣卫高级官员设计了专门的服饰。主要有蟒袍、飞鱼服和斗牛服。

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在身上要佩玉带,因为与皇帝的衮服相似,它又不是正规的官服,一般获得者大多为内使宦官、宰辅及锦衣卫指挥使,蟒袍基本脱离了服饰的本质,而是一种权力和获得殊荣的向征。

飞鱼服:这名字听着就来劲。《山海经》注:“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

其形状象海豚一样,红色喑纹,穿上它可以躲避雷击,防范突然偷袭的敌人,难道是刀枪不入、百毒不侵?不得而知,反正穿上它就大致能猜到你的品阶。嘉靖、隆庆年间,飞鱼服还赐给六部大臣以及出镇视师的大帅等,可见飞鱼服获得者地位之尊崇。

斗牛服:仅次于蟒服和飞鱼服,同样是种高贵的服饰,做工极其考究,结构复杂,是一款图案花纹各异的礼服,能获斗牛服的官员定在朝廷赫赫有名,绝非等闲。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深感锦衣卫权力太大,不分善恶一律不择手段严惩不贷,于是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在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内外狱所有案件全部归三法司,废除锦衣卫。

可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拾起后重来,恢复锦衣卫,并发扬光大。还设置北镇府司专门处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部门无权过问,锦衣卫权力更大,涉及政军,触觉延伸至遥远的边疆。

成化年间,明宪宗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再加上他私人委任的传奉官,与锦衣卫交往甚密,一时间将锦衣卫的权力推向顶峰。

有人说,锦衣卫拥有特权,缺乏限制,他们单方面为了邀功请赏广落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侦收范围,制造了无数的冤假错案,和明史上的太监干政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千里之穴,始于足下,这两大诟病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纵观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从洪武至崇祯锦衣卫从无间断,各朝甚至愈演越烈,期间虽有起落,不时被新生的东厂和西厂压制过,但从没消亡。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锦衣卫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它是皇权和霸权的延伸,是统治者制衡天下的杀器,说到底,只因权力。

参考文献:《明史》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