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都在用着心理学的知识。在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谋臣更是有很多擅长心理学的高手,而第一流的心理学大师,不是诸葛亮,不是司马懿,而是郭嘉。郭嘉对于性格的准确判断、对于心理的精准识别、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在《郭嘉传》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1.一流的心理学大师,在于对性格的准确判断
心理学高手,可以通过表面现象看透本质,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从而决定是否同这个人深交。三国是一个老板和员工互相选择的时代,“良禽择木而栖”是当时谋臣选择领导的最佳理由。
一个是占据北方大部分市场的上市公司,富丽堂皇的办公大楼,温文儒雅的老板。另外一个是刚刚创业不久的小公司,寒酸简陋的办公室,不被多少人看好的老板。这两个,你会选择哪个?
郭嘉选择了后者。一开始,郭嘉也是在袁绍集团上班,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了袁老板性格上的巨大缺陷:“多端寡要,好谋无决。”这种性格,在太平盛世也许无关紧要,但是在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这样的性格只会落个悲惨的下场。
郭嘉临走之前曾经语重心长地劝说好友,分析袁绍只会表面文章,实际上不会用人,可惜他的这些同事就是喜欢袁绍的这些虚荣排场,结果要么被俘要么被 害,结局凄惨。
相反,当时曹操势力很小,看好的人并不是太多。但是郭嘉与曹操只谈了一次,便对曹操的性格了然于心,认定这种性格的老板才是能成霸业的老板,并且表明曹操“真吾主也”,从此死心塌地地跟着曹操干,也成就了自己“三国第一谋士”的美誉。
选择一个好老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选择好了,成就一生的辉煌;选择不好,一生尽毁。这就需要多从深处判断和了解老板的性格,不能只看到表面文章。
一个人能做成什么事,性格至关重要,性格能成事,也能败事。如何借助老板的性格成就自己,同时又不被伤害,确实是门学问。
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在越王勾践遭受吴国凌辱之际,依然认定勾践的性格能够成事,甘愿跟随勾践,忍辱负重,暗中练兵,最终吞并吴国,成就霸业。
范蠡更看清了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性格,于是功成名就后悄然身退,在定陶一带从商致富,成就“商圣”的美名。可见,在准确把握老板性格、实现人生理想方面,范蠡、郭嘉这样的心理学高手,都把握得相当准确
2.一流的心理学大师,在于对心理的精准识别
“攻心为上”,不论是在商场还是战场,“攻心”都是第一位的,即使炮火连天的战场,也是在精准识别对方心理的基础上才进行的。在这方面,郭嘉是个高手,曹操每次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郭嘉对敌人心理情况的精准识别。
吕布一直是曹操颇为头疼的对手,勇武有力,身边还有个谋士陈宫。为了消灭吕布,曹操和吕布连战三场,虽然每次吕布都是战败,但是曹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且吕布占据有利地形固守,打下去也没有便宜可占。面对手下士兵疲倦的形势,曹操起了退兵之意。
此时,郭嘉展示了他精准识别敌人心理的本领。《傅子》中记载,郭嘉以项羽为例,说项羽虽然百战百胜,但是一朝被破,还不是自刎于乌江。如今吕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吕布虽然战斗力勇猛,但是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式,难免心力交瘁。后来果不其然,在曹操的进攻下,吕布手下造反,把吕布捆了送给曹操。
很多战争,在打之前就已经定了胜负。敌人处在什么位置?敌人的装备情况怎么样?士兵训练水平是高是低?粮草供应是否充足?有没有盟友?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些情报来识别敌人的心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下步的行动。
为了彻底解除袁氏集团的威胁,曹操想大举兴兵,远征袁尚及三郡乌丸,但是又担心刘备偷袭,还想着乌丸战斗力强不能迅速解决战斗,可谓是前怕狼、后怕虎。此时,聪明的郭嘉再次帮助曹操分析敌人的心理。
郭嘉先是分析了刘表的矛盾心理。刘表虽然收留了刘备,但是不代表就信任刘备,他想重用刘备,又怕刘备做大,自己控制不住;不重用吧,又担心刘备不干事,失去了利用刘备的机会,“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所以不必担心刘表会派刘备偷袭。
而对于乌丸,郭嘉同样分析得非常透彻。他认为如果带着辎重缓慢前行,敌人听闻消息后会早早备战,反倒让自己的进攻更加不利。敌人位置遥远,不知道消息的时候自然大意,如果曹军轻装简从,直奔敌方大本营,则可一战取胜。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悄悄出兵,行动迅速,果然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曹军“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大获全胜。
可见,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外在条件精准分析对方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做好下一步的行动,才能做生活与工作的主导,而不是一直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3.一流的心理学大师,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要想在三国乱世成功,除了知己知彼,还要学会洞察人性。利用人性的优点,广揽贤才,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利用人性的缺点,征服四方,平定天下。
刘备在曹操帐下之时,不是没有动过除掉他的念头。在《魏书》中,曹操手下多次对曹操言说刘备乃是英雄,如果不提前动手除掉刘备,今后对曹操来说将是极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