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城感恩寺镇寺三宝

2020-09-01 10:21:27 作者: 红城感恩寺镇

甘肃永登红城感恩寺2006年6月1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清时期西北建筑、宗教、雕塑、绘画等综合艺术之集大成者,也是红城古镇商贸、文化、民族融合和连城鲁土司世守西陲、保境安民、战功显赫的历史见证。

连城一世土司脱欢降明执政时,正是明初残元势力盘踞西北,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之际,加之西北少数民族屡屡起事,时局动荡不安。鲁土司系蒙古族,本属元裔,因熟悉残元势力情况,作战勇敢,为明王朝安定西陲立下了卓越功勋。土司势力日益显赫,管辖永登、天祝、红古、青海民和、乐都等地区。鲁土司明清时期最高职衔是都指挥使和指挥使,是正二品和正三品衔,有的死后追赠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为一品衔。

红城古镇作为河西走廊东部门户,是守护兰州的桥头堡。明清时期西北边区蒙、藏、回等少数民族的屡屡侵扰,鲁土司世守此地,苦心经营,保境安民,功不可没, 因此明弘治年间孝宗皇帝为表彰鲁土司而特意敕建感恩寺。

寺院的主体建筑属明代中期修建,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山门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清咸丰十八年由十七世土司鲁如皋主持添建,刻有“空色见如来色空空色寂寂然天外浮云身不染,了凡推上来凡了了凡浩浩乎山中明月日常舒”的楹联,脊顶有“轮、螺、伞、盖、花、罐、鱼、长”佛八宝砖雕,门上有七路门钉,显示了鲁土司的高贵身份。

感恩寺内的碑亭,建筑结构为单檐歇山顶式。亭内石碑是该寺的重点文物,也是该寺的镇寺之宝。碑高4.2米,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的正反两面分别由汉、藏两种文字书成,叙述了佛教的起源,昌盛、功德、寺院的建筑经过及建筑物的名称。落款为“钦差协同镇守甘肃地方左副总兵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府右都督鲁麟撰文,钦差分守庄浪、西宁等处副总兵前军都督府同知鲁经书丹,钦差管束庄浪官军余指挥鲁瞻篆额,及大明嘉靖四年岁次乙酉夏季吉日立”。现碑文保护基本完好。

大雄宝殿是寺院中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面明间、次间均安置六抹隔扇,使殿内空间开阔,大殿内众佛端立,蔚为壮观。彩绘保持明代原貌,殿内天花绘有藏式唐卡,八角藻井一周绘有24尊小佛像。殿内有塑像99尊,其中有通高约 1.9米,宽约1米的三世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两侧有侍佛弟子两尊。

更让人称奇的是内壁上端自西向东顺时针塑有西游记故事全景悬雕塑像,采用悬雕手法,微塑西游记故事40余组,连环组长卷,总长约27米,共塑有仅10余厘米的西游记故事人物 1500余身,组成西游故事,与小说《西游记》相比,除个别故事情节外,其他故事俱已齐备,但故事顺序却不同于小说《西游记》的章回顺序。这些悬塑像要比吴承恩写小说《西游记》还早80余年,可见《西游记》故事流传到明中叶前已日趋丰富和成熟。全景故事画内容的悬雕像群这一罕见的艺术瑰宝,对于研究《西游记》及佛教、西域文化极具考证研究价值。

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以后,大量的佛经也随之传入,为了整理汇总这些佛经,逐渐产生许多经录。《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作《一切经》,又简称《藏经》。其内容主要是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为他的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教弟子们阐明经论的著述。藏有容纳收藏的意思。

在古代由于印刷技术落后,佛经大部分为雕版印刷,不仅速度慢而且成本高。因此,只有皇室及王侯才会有能力印刷《大藏经》。现在,全国各地流传的《大藏经》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不过数量已经非常之少。明代《大藏经》分为官刻、私刻两种,共有5种版本,即《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武林藏》和《嘉兴藏》。明代《大藏经》全国罕见,但甘肃省却有三套之多。它们分别被张掖大佛寺、永登县博物馆、甘肃省图书馆所收藏。

永登博物馆所藏《大藏经》,用蓝色的603个函盒装置,古朴厚重。共计4895册,按经、律、论依千字文排序。主要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蜜经》、《三律》、《三论》等。经卷印刷精细,装祯古朴,字体工整,首页佛教故事、人物画线条纤细,场面生动、壮观,折射出明代雕版印刷技术的高度发达。此经为明弘治年间由连城五世土司鲁麟、六世土司鲁经及其夫人为了感谢皇恩,在永登红城感恩寺(俗名大佛寺)修成,以祈皇图永固、帝道遐昌、家门清吉、人眷平安。

《大藏经》修成后,珍藏于感恩寺,实为镇寺之宝。后因红城大佛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僧人颂藏文经,汉文《大藏经》便被请到了县城的宏善寺。1952年宏善寺拆除,此经由永登县文物委员会整理装箱收藏,后移交县文化馆妥善保管至今。《大藏经》展示的4895册汉文经书,保存完整、经书齐全,这在我国比较罕见,价值重大.它反映了佛教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深奥哲理,同时,对研究明代永登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