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提到: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由此可见,黄忠留给人们的形象虽然是一位老将军,但是他所立的大功,依旧卓越显赫,值得后人歌颂。然而提到黄忠的故事,人们很有可能会想到苦肉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在汉中之战里,黄忠所创下来的丰功伟绩,直接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分割局面。
公元199年到200年,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决战,而在这场战争中曹操大获全胜,被命名为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首,这是典型的以弱战胜了强势的典型战役,一直以来被后人所歌颂。然而在官渡之战里,关羽和颜良之间的战斗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时关羽挑战的是袁绍军营中最顶级的王牌选手颜良。
然而关羽丝毫没有败下阵来,气势上一飞冲天,一鼓作气冲到敌方军营之中,斩掉了袁绍的王牌将军颜良首级。擒贼先擒王,使得官渡之战很快就结束了战斗,而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奠定了袁绍将退出三国舞台的基础。但是不论怎么说,官渡之战都仅仅只是一个小的战役,当时的曹操势力实在是太不足挂齿了,所以根本就没有直接扩大曹操的强盛状态。
然而在官渡之战里面,关羽一人斩杀颜良,是整场战争中最大的转折点。时隔多年之后,三国里也有一场擒贼先擒王的典型战役,这场故事的主角就是黄忠和夏侯渊。公元217年,汉中之战拉开序幕,交锋双方主要是曹操为首的北方军和刘备为主攻前线的蜀汉大军,以及辅助刘备进攻的东吴大军。但是和刘备交战的是张郃。
张郃在200年从袁绍的阵营里投奔了曹操,是后来被封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实力代表性人物。然而在公元217年,刘备先是派马超、吴兰等人去进攻张郃,但是张郃却不负众望,不仅没有让蜀汉大军吃过一次胜仗,而且屡建战功,即便是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北伐,张郃也死守北魏,可见实力非一般。
但是曹操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安排五子良将的实力人选去做副手。就比如说张郃是北魏的将军之首夏侯渊的副手,所以张郃本质上并不能算得上是将军,但是仅仅这一个副手的职位,就已经够蜀汉大军们头疼的了。公元215年,曹操当时计划讨伐张鲁,张郃不负众望,从散关打到汉中仅仅只用了5000名步兵就成功为北魏开道,一直打到阳平。
后来张鲁见状只能顺势投降,然而曹操回到军营之中时便留下了张郃作为汉中的镇守先锋。然而刘备一直想要当上汉中之王,所以汉中必定是蜀汉大军想要争夺的一个地方。公元217年刘备先后派马超等人前去应战,但是不料被曹操阵营中的徐晃等人半道拦截,所以无奈之下,刘备便决定亲自率兵攻打汉中,于公元218年率兵北上。
这一次刘备有备而来,率领的精兵就超过了上万人,并且局势采用夹击的手法,似乎势在必得。然而直到公元219年,刘备在张郃这边也没有吃到任何甜头,无奈之下刘备又将进攻的精兵阵营扩充到上万余人,而且还分为了10部进行夹击张郃,但是张郃誓死保卫汉中,亲自上前线与蜀军交战,但是刘备的军法和攻击力远不如张郃,无奈之下只能退走马谷。
闻此消息的曹操反而十分开心,认为刘备作为蜀汉的主公,居然亲自率兵还打不过曹魏的一个副将。但是越挫越勇的刘备反而融汇了东吴大军的势力,想要一举将张郃拿下。知道作为自己副将的夏侯渊,了解了张郃的困境,于是便率兵亲自前往支援。然而半途中,不料被黄忠沿路斩杀。
这一消息传到曹魏耳中,曹操立即就爆了出口:“痴于拔鹿角”。意思就是骂夏侯渊是个白痴,不分析战术,没有以前的突击战里的机智了,就像个白痴一样。曹操为什么如此生气呢?大家可以看一下夏侯渊在曹操心里的军事地位,曾经夏侯渊得到了曹操这样一句美赞:“虎不关右”。
因为古人的潜意识里右永远都是为尊的,就是比较重要的,然而夏侯渊被曹操派守在陇西,这个地方也就是在潼关的右边,所以可见曹操对于夏侯渊的重视。然而作为北魏将军之首的夏侯渊被黄忠给斩杀了,这让曹操如何是好?顿时失去主要将帅的曹操,只能恨铁不成钢的先嘴上发泄几下。
夏侯渊被黄忠宰杀之后,刘备应该是最大的收益人,在汉中之战结束之后,刘备可以率领蜀汉大军北上占领汉中,成为汉中之王。然而刘备当时已经被张郃打的头昏脑胀,所以刘备面对黄忠创下功绩时,想到没有办法去赏赐黄忠,刘备只能打一个官腔:“要斩杀也应该是张郃的项上人头,夏侯渊算个什么?”
但是刘备又如何不知夏侯渊对于北魏曹军的意义呢?所以这样的话语仅仅只是为了等到自己坐稳了汉中之王的宝座之后,手里有了东西再去封赏黄忠,所以当时也只好打了官腔。关羽这边看到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汉中之战也顺势结束,但是关羽这边却要趁胜追击,想要趁火打劫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