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对清朝的贡献不逊色于任何皇帝,连慈禧也对其敬重有加

2020-09-02 19:34:41 作者: 孝庄太后:对

最终,多尔衮经过谨慎考虑同意拥立六岁的福临继位。《东华录》对此就有记载:"代善等奉上(顺治帝)位,王、贝勒.大臣等共为誓书,昭告天地,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福临继位后,清军入关也进入了最紧要的关头,孝庄太后为了使汉民信服,便听从洪承畴、范文程等人的建议,实行减轻税收等办法笼络人心,而且还任用汉人地主和一些有才能的人,与此同时,她也没有因重用汉人而忽视满清贵族,她在顺治朝的辅佐中,始终在任用汉人和满人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防止矛盾激化。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的统治逐渐稳固,此时的孝庄太后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儿子在年岁渐增的情况下掌握实权

尤其是多尔衮一直以摄政王的身份把持朝政,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但是孝庄太后在多尔衮权势滔天的时候十分隐忍,最后在多尔衮去世后对他进行了全面清算,这就给了其他企图把持朝政的皇亲国戚一个警示。

三、从顺治朝的皇太后到康熙朝的太皇太后

1661年,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福临驾崩,最终传位于皇三子玄烨。1661年正月,年仅八岁的玄烨正式成为大清朝的皇帝,孝庄太后也相应成了康熙朝的太皇太后。

由于康熙帝十分年幼,就有人建议孝庄太后垂帘听政,秀才周南就曾请命孝庄太后垂帘听政,共同建立大清的辉煌盛世,结果遭到了孝庄太后的严词拒绝,原因之一在于孝庄太后不愿意开垂帘听政之不良风气,原因之二在于她不愿因垂帘听政而招致祖孙之间的权力之争。

康熙帝能够成为"千古一帝"断然离不开孝庄太后的栽培,他对康熙帝的教育处于松紧之间,一直主张一国之君要有自己的决断,所以愿意放手让康熙帝自己决断,而当康熙帝遇事不决时,孝庄太后就会对其进行教诲。

《清史稿》载有:"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康熙帝对孝庄太后更是尊敬有加,每次离京时都会日日问候起居,与孝庄太后共游五台山时常常下轿以搀扶祖母,孝庄太后大病时,康熙帝"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左右"。

1669年,年仅十五岁的康熙帝智擒辅政大臣鳌拜,并诛杀和削夺了亲附鳌拜的一干势力,得到了民间的赞赏,但在智擒鳌拜的背后还有孝庄太后的谋略,若没有孝庄太后的支持与商量,康熙帝在擒住鳌拜后也无法应对其他的辅政大臣。1688年,孝庄太后去世,葬于昭西陵,康熙帝得此消息时涕泪交颐。

孝庄太后历经几朝而未改本心,在权力面前既没有临朝称制,也没有垂帘听政,更没有将权力都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上,她将自己的孩子推向皇位避免了大清朝的内讧,她又为大清王朝培养了一代贤君,开启了清朝的辉煌盛世,所以她对清朝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四、总结

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受后世如此敬仰的女子,她不仅自己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还能辅佐桀骜不驯的儿子闯入山海关,更为清朝培养了"千古一帝"康熙,这也呼应了布木布泰的含义"天降贵人"。

相较之下,慈禧太后虽然也辅佐过几代皇帝,却因垂帘听政和巨额开销为后人所诟病,更无法挽救清朝走向衰亡的现实。

从年少聪慧的布木布泰到皇太极的庄妃,顺治朝的圣母皇太后,再到康熙朝的太皇太后,她以女子之身对清朝做出了令多少男儿都羡慕的贡献,康熙帝曾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孝庄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评价:"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这些对孝庄太后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肯定了孝庄太后对大清江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