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写格律诗,为了意境更完美稍有出韵出律,你会认可吗?

2020-09-03 01:06:47 作者: 现代诗人写格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代人写律诗,为了整首诗的意境更完美,稍有出韵出律,你会认可吗?

前言

首先,无论是稍微出律还是出韵,都不影响作诗。这样作诗可以说没问题,也可以说有问题

只是就不要说写的是律诗嘛。律诗毕竟有自己的规则。

诗的好坏不在格律,但是诗体不同,规则不同,就如同每一种体育运动都有自己特殊的规则一样。

一、规矩是鉴别能力的一种方式

首先,在同一种规则下,才能看出每个人的水平高低。

例如不能因为马拉多纳是球王,就可以在足球场上随意的用手进球,即使贝利、梅西也不行。也不能说乔丹是天皇巨星,就可以在篮球场上用脚踢球了,就是姚明也不行。

假如一定要手脚并用,那你完全可以去打橄榄球。橄榄球也有很多天皇巨星一级的人物,可以跟他们比一比。

不过,这类人最怕的就是,在篮球场上喜欢动脚,在足球场上喜欢动手,但是到了橄榄球场上,却成了青铜,啥也不是。

一个身高一米九的青年队壮小伙子,打篮球的话,应该大概率会完虐马拉多纳。在海边长大的年轻人,游泳很可能轻易超过邓亚萍。但是在在乒乓球台上面对邓亚萍呢?足球场上面对马拉多纳呢?

所以说,只有在同一种规则下比较,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李玉刚和专业京剧演员比,可能是外行,但是表演给我们看,大多数人分不出真假高低。假如表演给外国人看,一定会被大赞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自由与革新

当然,也有的人可能说,我就是喜欢自由与创新,最讨厌一成不变。京剧也好、诗词也好,都应该革新了,否则脱离社会,会被时代淘汰的。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我们有很多传统的文化、技艺都已经消失了。

但是诗词不会,因为诗词依然活跃于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存在于我们的课本上。

从作诗的角度来看,不喜欢困缚了自由的格律诗,完全可以做古体诗,假如认为古体诗也影响发挥,完全可以做自由自在的现代诗。

喜欢盖中式的房子也好、喜欢盖欧式的房子也好,喜欢盖中西结合的房也没有问题。但是把故宫扒了,盖个与时俱进的新故宫就不对了。把长城拆了,建个特朗普墙也不行。

有些传统是用来继承的,不是用来创新的。

其实,自由的现代诗就已经是创新了。但是真的作自由诗的时候,喜欢创新的一部分人,也未必比别人做的好。

而且,在没有熟练掌握某一门手艺的时候,就说这种技能过时了需要革新,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乱改传统文化会形成断层而不是革新。基于不懂基础上的革新,是一种伪革新。

三、林黛玉教人出律,对吗?

一说格律的时候,常见到有人引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段话: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果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林黛玉教香菱作诗,教的都是律诗。熟悉红楼梦的朋友一定会注意到,香菱的作业是清一色的七言律诗。

香菱习作第一首,仄起平收七律: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拦。

第二首,平起平收七律: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乡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清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第三首,平起平收七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曲解曹雪芹的很多人,其实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而是不清楚七律的特点。

香菱这三首都是标准的七律,押平水韵十四寒部,也没有一处失粘和失对的问题。没有接受完整的学习和练习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林黛玉的意思或者曹雪芹的意思是说,有了好句子,完全可以做古体诗,不必做律诗。

就如同上面老街说过的,古体诗如果不合适,还可以作现代诗嘛!

但是香菱还是规规矩矩地从律诗学起。

四、外国诗不讲究格律,对吗?

大清国被西方列强痛捶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科学技术的落后,是我们被欺负的根源。

但是,我们的思想、文化甚至连文字,都受到了怀疑。在新文化运动时,很多人用白话翻译了西方的诗,于是很多人误以为西方人的诗更为先进和自由,没有中国诗那么束缚。

其实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诗体,十四行诗(又名商籁体),其实就类似于西方的格律诗。

这种诗体的讲究,其实并不比格律诗简单致。光押韵的方式,就有抱韵、交韵、随韵、叠韵之分。

但是,这种西方诗翻译成中文后,就如同把杜甫的诗翻译成英文一样。一碗浓汤变成了白开水,营养可能还在,但是味道早就变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