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牛老师,凡是他的弟子个个“身怀绝学”,直接改变历史走向

2020-09-05 12:19:31 作者: 古代最牛老师

为何后人一直都喜欢读春秋战国那段历史?是因为各“诸侯”国之间让人“炫目”的纷争,还是因为那段时期高人辈出?

没有精彩的故事,怎会有让人记忆深刻的历史,这一段时期,“出产”了被后人称为“圣人”的孔子,各派学说也是竞相绽放。然而,有一位“高人”,虽然,他的四位弟子在这一段历史舞台上“长袖善舞”,但他本人和其学说,却一直游离在“主流认识”之外。

这位隐居在清溪的“奇人”,看似对身边之事丝毫不上心,可是,天下事却似在其“运筹帷幄”之间。所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打榜第一的老师,一点都不为过。而他带出来的四个高徒,就是后来“名震四海”的: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

这位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他兼修多门学科,并著书《鬼谷子》,开创了“谋略学”的先河。由于,此学派追求的是“实用主义”,牟取的是“功名”,和社会主流所宣扬的“仁义道德”背道而驰,所以,他一直被“主流学派”打压。

虽然,此“学派”一直被边缘化,可是,它所表露的智慧和谋术,却是一直在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家都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政治、外交、战争之中,现代更是延伸到了经济贸易和公关等领域。也因此,这本奇书让其成了众人“膜拜”的师祖。

纵横家、算命占卜都将其视为自己的“开山鼻祖”,道教视他和老子同样的地位,尊其为“王禅师”。而他在兵法家眼中地位更高,被奉为“兵圣”。虽然,他和山下的世界没有直接打交道,但是,他却通过特殊的教育,借由他的四位徒弟,在谈笑间“改写”了历史。

由此可见,一位厉害的弟子身后,一定有一位“绝世高人”在指点江山。

在《史记》七十二列传中,苏秦和张仪各有一传,足以见得二人的“历史地位”。这两位互为师兄弟,又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作为师兄,苏秦早一步出了师门,有着师傅的绝学,当然信心满满。但现实很是骨感,他的那些“策略方针”太超前了,这些没有眼光的帝王们怎会听得懂?

他首先跑到了秦王那里,很是卖力地推销如何“统一天下”。可是,在这些国王的想法中,“武力”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动动嘴巴皮”难道能办成事?

这纯粹是糊弄人。

最终,苏秦的理想被现实击败,身无分文的他只好先回到家中,妻子和嫂子很是瞧不起他。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积极总结、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最后,他找到了突破口,凭着自己的“口才”,一一说服了其它六国,唯有“团结”,才能制衡当时强大的秦国。

这就是苏秦著名的“合纵策略”,为了保证该策略执行力度到位,他一人身兼六国相印,还是这个策略的“合纵长”。

古往今来,苏秦取得的这份“荣耀”,无人可及。

秦国拿到“合纵盟约”后心生恐惧,在此后的15年中,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什么叫智慧?

看看苏秦自己的真实案例即可,仅靠自己一个人,就让战争之火“灰飞烟灭”,天下安宁了15年。

不过,这个局面很快被打破了,破局之人正是他的师弟:张仪。

其实,师兄俩的遭遇还是蛮像的。刚开始的时候,张仪选择去投奔楚相门下。哪料到,居然被人说成了“小偷”,偷了楚相的玉璧,被揍了个半死。回家后,一样被妻子鄙视。可是,这位老兄倒是很调皮,伸出自己的舌头和妻子说:“这个还在吧?只要它在,我就能翻身。”

历史有时候就喜欢开玩笑,苏师兄在秦国吃了瘪,张师弟则是在秦国开启了他辉煌的人生。秦王这一次听懂了,接受了“连横政策”。所以,师兄弟二人的政策,形成了一个对立“态势”。前者是大家齐心团结,对抗秦国。后者则是拆散联盟,诱使其中成员和秦国形成同盟,进而各个击破。

苏师兄去世后,这个天下似乎就在张师弟的掌控中了。他不动一兵一卒,只用“以辞取人”,很快就让这些国家背弃了之前的“承诺”,纷纷和秦国握手言和,使得昔日盟友一夜之间变成了敌人。

至此,秦国开始了它一统天下的霸业。

可见,这二人凭着“能说会道”,就将天下局势玩弄于“掌心”。这“能耐”,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了。司马迁曾这么评价他们:“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虽然,苏秦、张仪出自同一师门,但行事作风截然两样,固然和本能性情有关,却更是离不开师傅的教导和点拨。然而,这位师傅还有另外两个徒弟,都是那个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庞涓性急,学分还没有修完,就想着创业,急急忙忙离开了师傅。

他选择的国家是魏国,运气很好,很快得到了重用,成为了魏国的军师兼统帅。虽然,他没有毕业,但还是学到了师傅的真传。一上战场,庞涓就展示出了其不凡的军事领导才能。很快,就将魏国周边的小国拿下,并打败了当时实力不弱的齐国,使魏国“声名鹊起”。

而其它的小国,如:宋、鲁、郑、卫,立刻准备好礼物,跑到魏国国王那里,表示愿意臣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