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人就是朱瞻基担任太孙期间的老师,陈山和张英是早年陪着他一起长大的。明宣宗继位后,他们进入了内阁。这就形成了明朝的一个惯例,皇帝的老师也要进入内阁,同时担任重要职位。这二人也是希望得到明宣宗朱瞻基重用,可惜这二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贪财。弄得皇帝对他们逐渐厌恶和反感,最终一个人调到南京,另外一个人调出内阁,专门教小太监文化。
第二:让皇帝逐渐担心的辅政大臣,老臣夏原吉的重要性1:朱瞻基担心杨荣,多次跟随朱棣远征,深得永乐大帝信任
杨荣这个人很有才干,朱棣时期曾经有五征蒙古的壮举,他最擅长的就是这个,因此充分得到了皇帝的信任。等到明宣宗继位的时候,主要的是重视文治。这一点正好是杨士奇所擅长的,有一天宣德皇帝把杨士奇给叫来:“听说杨荣家里养了很多马匹,都是边关将领给的,有这回事吗?”杨士奇说没有,他多次跟随朱棣北征,和边关将士要好也在情理之中。宣德皇帝想要把杨荣调出内阁,表现出极度不信任。还是因为朱瞻基没有他爷爷能打仗,总是担心自己驾驭不了他。
2:老臣夏原吉的作用,历经五朝,得到皇帝重用
夏原吉这个人早在洪武朝就脱颖而出,有一次朱元璋从窗外发现夏原吉这个人很有才能,起初只不过当了一个六品小官。主要起到作用的还是永乐时期,担任的是户部尚书,财务部长帮助皇帝处理疑难杂事。朱高炽在位时期对他很好,觉得他经验丰富,许多奏疏让他直接处理。到了宣德时期,他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早年朱瞻基就和他的关系非常要好,宣德继位之初,他自然成为首席大臣。一直到宣德五年,历经五朝而不倒的一代名臣夏原吉去世。
第三:夏原吉等人为何比不过明初宰相,内阁再强大也是皇权专制机器
我们都知道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一举废除了一千多年以来的中书省宰相制度。最后一任丞相就是胡惟庸,到了朱棣建立内阁后,虽然有一定的权利,但和宰相还是有根本的区别。再加上后面朱棣恢复锦衣卫,设立东厂组织,跟内阁之间相互掣肘。即使在明末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没有像元朝一样出现一位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