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提到:生当为人杰,死意为鬼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要碌碌无为一生,最起码要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来。从这句话当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所说的话偏向于豪言壮志类。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经常会说一些豪言壮志,其中唐朝时期最为典型的就是李白,曾经留下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除了这两句豪言壮志之外,在晚清时期还有很多非常励志型的人物,其中这一位满清贵族后裔,曾经说过最倔强的话:我死,大清必亡。他就是爱新觉罗·良弼,1877年出生于满清贵族家庭。爱新觉罗·良弼的爷爷是当年作为清朝代表之一的政府官员,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的大学士伊里布。良弼出生环境出众,必然从小所接受到的教育也是更加优越的。
不仅在童年时期,爷爷专门为良弼请了私人老师,在私塾内独自学习。而且在1899年时还被送到了日本留学,学习了很多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直到1903年,爱新觉罗·良弼回到祖国怀抱,加入了满清政府管辖的练兵处,在爷爷的帮助下又任职为补军学司副使。
当时,国内所有的先进分子都是在学习西方的思想、技术,甚至是工业,但是学习列强的军营管理制度的人,似乎并不是很多。但是良弼却是追随西方陆军管理制度文化的第1人。所以从日本学成归来的爱新觉罗·良弼,当时也受到了整个社会,乃至于满清贵族的厚望。
这时爱新觉罗·良弼组建了属于清朝自己的禁卫军,而自己担任禁卫军统领。爱新觉罗·良弼希望能够快速将属于满清贵族的清朝军队进行优化改造,将其打造如同西方列强所拥有的强硬部队的硬核实力一般。但是任凭爱新觉罗·良弼如何满怀希望,最终还是被现实打了脸。
1900年,当时还远在日本的爱新觉罗·良弼收到了来自紫禁城被八国联军侵占的消息,当时作为满清贵族后裔的爱爱新觉罗·良弼十分恼火,认为紫禁城代表祖国最高荣誉,竟然被八国联强给侵占了。这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满清政府更加腐朽无能,而且也折射出当时国家内部没有比较系统且强硬的军队势力。如果拥有强硬的军队势力,那么八国联军也不敢肆意践踏紫禁城的威严。
所以在1904年,一旦抓住可以训练属于满清政府自己的禁卫军军权的时候,爱新觉罗·良弼施展了全部的才能和人脉,但是这时候除了列强是优化禁卫军的敌人之外,爱新觉罗·良弼还忘了其他势力。比如说那些反对清朝政府的起义军和一些新时代的新思想分子。
1906年,当时满清贵族们看到了袁世凯出现在大家眼前,所有的满清贵族都寄托希望于袁世凯身上,企图通过袁世凯的地方割据的势力,保护住贵族的阶级利益。这时候将之前所有的重点培养的心思,全部由爱新觉罗·良弼身上转移到了袁世凯身上。其实对于爱新觉罗·良弼而言,这也是一种打击。
因为自己一方面在努力的优化禁卫军,加强国防能力,但是一方面又被人来了一个釜底抽薪,所以爱新觉罗·良弼当时也十分失望。1912年1月份,当时爱新觉罗·良弼作为优化国防能力的代表,并没有受到当时很多先进分子的支持。因为爱新觉罗·良弼的身后贴着一个标签,写着:满清贵族封建势力的后裔。
所以在这一身份之下,爱新觉罗·良弼当时也十分危险,被刺杀的可能随时都会发生。1月24日,爱新觉罗·良弼由于工作原因,需要面见彭家珍。但是这时候彭家珍却不按常理出牌,在爱新觉罗·良弼下车的时候,将之前已经准备好的炸弹,直接丢在了对方的跟前。
由于两人的距离近,所以这次爆炸事件也导致两人在最终抢救后都没有幸存下来,然而在生命弥留留之际,爱新觉罗·良弼激动的大喊:我死,大清必亡。事实也的确如此,仅仅在10天之后,爱新觉罗·溥仪就被袁世凯赶下了帝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1924年,爱新觉罗·溥仪还被赶出了紫禁城,紫禁城之后也由百姓们心中皇家权威的代表,变成了故宫旅游博物馆,成为了人人都可买票进去的景点。
虽然仔细去看爱新觉罗·良弼在去世之前所说的那6个字,略似有一些轻狂。但是仔细去想也是一种无奈。因为满清政府在晚期的时候,能力过于薄弱,国防能力相对而言约等于为0。根据史书记载,中国近代史上最厉害的编队,不得不提到李鸿章所率领的北洋舰队,还有曾国藩的湘军。但是两者长年以来都不愿意统一在一起,彼此之间的防卫心理十分严重。
双方都害怕军队融合在一起,会被彼此吞并,最后落得一个手中啥也没有的结局。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晚清政府的国防实在是太过于脆弱。然而这时候爱新觉罗·良弼站了出来,想要优化国防能力。但是却不曾得到支持,甚至因为身份的原因,最后还被时代所迫害,仔细想想也是一种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