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智若愚”的人,让隋炀帝敬佩,此人是谁?

2020-09-08 15:25:50 作者: 历史上“大智

古代的皇帝是一个朝代最厉害的人物,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全部取决于皇帝,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不同意见,但是纵观历史的朝代来说,皇帝对治理朝政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大臣提出了建议,皇帝不予采纳,这个建议没有办法实施,这就导致了问题出现。所以说,对一个王朝来说,皇帝是重中之重。

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通常圣旨都是记载在特殊的材料上。电视剧中的圣旨都是很随意的,甚至是出现了平常人能够书写圣旨的可能,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圣旨的制作材料是特殊的,寻常百姓家根本不可能出现,其次就是达官显贵,也是无法获得的。假传圣旨可是重罪,这会被夷灭三族。

除了圣旨之外,皇帝传递命令的方式还有口谕。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宦官开头说:“皇上口谕”,然后就是皇帝命令的主要内容。在历史上,口谕是存在的。想要传达口谕,就需要有特别好的记忆力。历史上向来不乏那些记忆力惊人的人,能够瞬间一目十行的人大有人才,这些人被称为“天才”,记忆力超群。

隋唐时期,就有这么一位与众不同的大臣,此人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但是此人也正应了“大智若愚”这个词。这个人是一名宦官,在给皇帝传召口谕时,犯了错误。不过皇帝没有处决他,反而是重用了他,这种情况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当皇帝让他传召口谕的时候,转身过去,他就给皇帝的口谕忘了。

可是他并没有受到皇帝的处罚,无心插柳柳成荫,甚至得到皇上的重用。这位大臣就是隋唐时期的牛弘,官宦出身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起点而恃宠而骄,而是更加勤奋地做学问。牛弘在隋文帝身边做宦官,担任秘书监,精通各种礼乐制度,且学富五车,同时牛弘也是众多大臣中最为特别的一个存在。

牛弘的为官之道很特别,即使是在历史上,和牛弘一样的宦官也是罕见的。牛弘不善于讨好,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从不阿谀奉承。史书中记载了牛弘是一个高大威猛的人,这样的人看上去是一个惹不起的人,但实际上,牛弘是宽容仁厚的,作为隋文帝的秘书监,牛弘建议隋文帝不同程度地从全国各地下召征书,为的就是可以将东汉之后流失的珍贵史书找回来一些。

从这一点来说,牛弘也为历史做出了一些贡献。通过牛弘的建议,很多史籍资料在当时被找了回来,因此这些史籍资料得以流传后世。更为厉害的是,牛弘自己也编纂了很多书籍,值得一提的是,牛弘是开创藏书史研究第一人。牛弘对当时的史籍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话说回来,隋文帝杨坚的一次口谕,让牛弘去传召。隋文帝还告诉牛弘,此人的时候需要在朝堂上读出来。当牛弘想要张嘴宣读时却将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在和大臣们面面相觑了一会之后,牛弘便老实本分的转身说自己忘记了旨意。这样的行为要是放在别人身上,恐怕早就被斩首了。

可是隋文帝却没有在意,反而是当着朝廷众人的面,说了“身居高位,连几句简单话都记不住”,隋文帝只是笑了笑。到了杨广即位后,对牛弘的为人处世更是敬佩,甚至是让牛弘和自己同桌饮食。这在古代来说,是非常高的荣誉,能够和皇帝一起吃饭,已经是身份地位的代表了。

杨广曾把牛弘引到内帐里,赐他与萧皇后一起同桌饮食。牛弘的待遇已经是非常高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大业六年(610年),随同隋炀帝巡幸江都,这年十一月,在江都郡去世,时年六十六岁。杨广知道此事后,非常伤心,之后杨广追封牛弘为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号叫“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