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文化课堂」亘古少见:围绕刘贺兴废发生的引经据典大比拼(二)

2020-09-08 17:25:36 作者: 「舟山文化课

典故诠释

伊尹为商汤之右相,名挚(图6)。太甲,为商汤之孙。 伊尹助商汤灭夏立下了不朽功勋,商朝建立后,商汤以伊尹为卿士,料理商朝政务。商汤的长子太丁死在商汤之前,所以商汤死后,由太丁的弟弟外丙、仲壬先后继任商王。但是,外丙、仲壬继位不久相继死去,伊尹只好立太丁长子太甲为王。商初连丧三王,政治出现危机。伊尹把振兴商朝的希望寄托在太甲身上。

图6

然而太甲为王以后,不修德政,昏暗暴虐,破坏了商汤的法制。伊尹十分忧虑,多次规劝,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为使太甲成为有作为的君主,伊尹采取断然措施,在商汤墓所在地——桐,建了一座宫室,称为桐宫。他把太甲送入桐宫反省。

三年后,太甲终于从迷途中觉醒过来,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行动谨慎、言语谦逊、思想沉稳、勤劳不息。在这三年期间,伊尹代他行政,日理万机,成为实际上的国君。

伊尹见放逐太甲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亲自到桐宫迎接,恢复太甲的王位,自己退为臣。太甲二次即位,勤修德政,以身作则,诸侯归服,百姓安宁。太甲终成有为之君,为后来的中兴局面打下了基础。伊尹死后,商王沃丁以天子之礼葬之。

简析效果

对于霍光来说,听到“伊尹废太甲”的典故,真如久旱逢甘露。大司农田延年继续点拨道:“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此行,亦汉之伊尹也。”这就更加坚定了霍光立即废黜刘贺的决心。

不过,在“伊尹废太甲”的故事中,太甲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后,伊尹又把太甲迎接回来,恢复了王位。因此,霍光在废黜刘贺后,并没有把事情做绝,而是留有充分的余地。《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刘贺被逐出未央宫承明殿时,“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以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願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言语诚恳动人,这为刘贺也为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另外,霍光在刘贺被废黜后,并未主动提出另立新帝,很可能打算在刘贺悔改之后,再按照伊尹迎太甲恢复王位的故事办。这些都是后话。

九、天象警示起风波:“皇之不极,厥罚常阴”

用典背景

刘贺赴京当上太子后,整天与从昌邑带来的随从“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誖道”(《汉书?循吏传》),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主动劝谏。因为夏侯胜的父亲夏侯始昌,是汉武帝为昌邑王刘髆亲自选定的老师。父辈的这种师生情谊,使夏侯胜不愿意看到年轻的刘贺如此沉落下去。一天,夏侯胜又看到刘贺乘坐皇帝的乘舆车外出游猎,他突然挡在车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意思是现在天气一直阴着不下雨,一定是有臣子在谋反,这个时候陛下为什么还要外出游玩呢?

真是忠言逆耳,玩兴正浓的刘贺哪里听得进夏侯胜拦车劝告?他认为这是妖言惑众,令人把夏侯胜捆绑起来,交有司去法办。而此时的霍光正在与大司农田延年、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黜刘贺。霍光知道此事后,吓了一身冷汗,误以为是张安世泄密,张安世却一口否认。于是,霍光召来夏侯胜亲自讯问,引出了这一典故。

典故诠释

夏侯胜和他的父亲夏侯始昌,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阴阳学家,精通经术,专门研究《尚书》及《洪范五行传》。夏侯胜坦然地对霍光说:“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这段话的意思是,《洪范传》里说,君主如果没有按照统治的准则行事,天象的惩罚就是让天阴很久而不下雨,这个时候就会发生臣下反叛主上的事情。因为《洪范传》里的语言说得太直白了,我不敢那样说,所以只好托言“臣下阴谋对付主上”。

图7

《洪范》原是商代贵族政权总结出来的统治经验(图7)。“洪”是大的意思,“范” 是法的意思。“洪范”即统治大法。相传此书是周灭商后二年,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的记录。《汉书?五行志》说:“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据此,《洪范》也被称为《洛书》。其中提出帝王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九种根本大法,即“洪范九畴”;主张天子建立“皇极”即统治的准则,实行赏罚,使臣民顺服;总结“正直”、“刚克”、“柔克”三种治民方法;认为龟筮可以决疑,政情可使天象变化,后来成为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论基础。

简析效果

听到夏侯胜的回答,霍光不仅解除了泄密的疑虑,而且进一步坚定了必须废黜刘贺的决心,因为天象已经有了警示。同时,霍光对夏侯胜另眼相看,让他直接参与了废黜刘贺的密谋活动。刘贺被废黜成功后,霍光赐夏侯胜为关内侯,还以“太后省政,宜知经术”为名,让他当上官太后的老师,专门教授《尚书》。

来源:光明文化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