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前若除掉谯周,蜀汉结局会大不相同,甚至改变三国局势

2020-09-08 17:26:28 作者: 诸葛亮生前若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军政大权先后由蒋琬、费祎、姜维控制。姜维掌握军权后,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意志。虽然他赢得比输得多,但他不能长期占据、土地。姜维常年带兵。太监黄皓利用后来的首领刘禅,垄断权力,贪污朝廷。姜维避灾,率军出川,在川中造地屯粮。

公元263年,曹魏叛变防御,以五种方式进攻蜀。黄皓谎报军情,导致后任皇帝刘禅不积极出兵备战。姜维寡不敌众,退守剑阁,阻止钟会军进入蜀中。邓艾偷偷穿过阴平老路,甚至征服了江油、绵竹,然后来到成都。后任蜀汉皇帝刘禅听从了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回到成都营救姜维,在援救前,开城投降,蜀汉因此灭亡。

从这个角度看,蜀汉的垮台与太监黄皓、广鲁官吏谯周有直接关系。黄皓只是个太监。即使他有能力翻天覆地,也只能败坏蜀汉的原则,而谯周则是直接导致蜀汉亡国的人。谯周作为蜀汉大臣,为什么不忠于国王,却主张国王投降呢?历史上,蜀汉政权内部有荆州、东州、益州等多个派系。

刘备生前就发现了蜀汉政权内部的派系问题,但还没来得及解决政治冲突,他就死在了白帝城。但临终前,他留下一只手,让东周派领袖李严和荆州派领袖诸葛亮帮助后任皇帝刘禅。刘备看到,要保持蜀汉政权的稳定,就必须用外国势力(荆州、东州)来镇压益州派。

诸葛亮生前仍实行攻打益州派的战略,并以荆州蒋琬、费祎为接班人,掌管军政大权。此后,费祎还利用东洲来的董允与政府打交道。益州当地的学者多年来受到外来派系的压制,对蜀汉政权没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感。费祎在荆州遇刺后,军统姜维控制了蜀汉的军权,侍中陈祗控制了蜀汉的政权。

东周派成员陈祗强烈支持姜维北伐,但遭到谯周的反对。谯周是蜀国的大学者之一。他在益州享有很高的声誉。陈寿、罗宪等学生都在他的门下。他一贯反对北伐的国家战略,以“穷兵黩武必将亡国”为主题,写下了仇国论。他认为,培养学生、支援全国,应该及时进行,但背后的动机是为了争取益州当地学者的权利。

陈祗去世后,益州派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当地学者对政权和君主的忠诚远不及他们对家族未来的担忧。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国家的未来,而是家族的兴衰。王夫之曾评价谯周对蜀汉的投降。他形容谯周是“竭力避免刘宗灭亡”。由此可见,谯周的做法不仅没有得到后来正统派的承认,还被称为“最坏的汉奸”。

不过,陈寿的《三国志》对谯周评价很高。陈寿原来是蜀国的大臣,但在《三国志》中,他以曹魏为正统建立了本纪,并在曹操、司马懿掌权时大力保护他们;他只以蜀汉为分离主义政权建立了传记,并对蜀汉政权进行了批判。这无疑令人困惑,但这与益州对蜀汉政权的不满有很大关系。

如果诸葛亮能有理由杀死谯周,蜀汉不会灭亡。但是,历史不会假设诸葛亮没有任何理由杀死蜀中的大儒。而且,即使没有谯周,也会有其他不满蜀汉政权的益州人士。也许,这就是蜀汉的命运,印证了杜琼的一句话“当涂高者,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