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刎后,刘邦让所有项氏族人改姓“刘”,48年后才知多高明

2020-09-08 21:36:58 作者: 项羽自刎后,

《论语》中曾说过:“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在古代那些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每时每刻都可能会有战事爆发,无数百姓为之饱受折磨。正因如此,过去的思想家们最为推崇的莫过于那一份大爱天下的“仁”了。仁爱才能抚民治国,这也是各个君主都要深刻明白的道理。

公元前209年,在秦二世的暴政下,百姓早已身处水深火热。这时,大泽乡起义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爆发,各路反抗者一呼百应,乱世拉开帷幕。这段时间里,从各路豪杰里脱颖而出的,莫过于刘邦和项羽了。

一个是出自名将之后的“西楚霸王”,威猛勇武,霸气无双。另一个则是出自贫苦民间的亭长,一步步从起义中爬到了汉王的位置。二人为了天下进行了数年的争夺,各自持有截然不同的为政态度。但是,最终历史还是选择了那个曾经卑微的汉太祖刘邦,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深深地明白“仁”的道理。

公元前206年,项羽大军攻入咸阳,直接斩了已经向刘邦投降的子婴。这时的楚汉之间,已经经历过了一次惊险的鸿门宴,对峙的关系俨然达到了冰点。就在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之后,这场两人的博弈已经拉开了帷幕。虽然在这段时间里,双方战事连连,刘邦也连吃大败。可在一次次的战斗力,比之战果来说,我们反而更能看出两人之间的差别。

首先,项羽无疑是一位非常擅长打仗的将领,但是他也有着暴戾的一面。早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时,这一点就体现了。大破秦军之后,他不仅仅让诸侯将领畏惧无比跪拜前来,更是把20万降兵悉数坑杀。

入主咸阳时,那一番肆意妄为的破坏与三个月的火,都是他彻头彻尾暴戾的证据。公元前205年,项羽征齐破田荣,所有战败降兵与平民全部被他屠戮一空。在西楚霸王的战斗力,屠城这种事情似乎已经变成了常事。

而反观刘邦,来自于百姓间的他,可谓是对民生疾苦有切身的体会。在他的麾下,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都得到了优渥的对待,更不会有屠戮的事件发生。这种本质上的差别,一度导致了韩信、项伯等人的投奔,最终也让项羽在乌江畔兵败如山倒,不得不自尽而去。

正所谓“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刘邦能够坐上帝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明白“仁”能够给他带来多少的帮助。在项羽死后,面对那些项氏一族的后人,他不仅没有对其赶尽杀绝,反而全部赐予了“刘”姓,和所有人一视同仁。

这一行为不仅仅只是在当时给刘邦拉住了楚人的民心,其实更蕴藏了一番深意。48年后,西汉已经步入了正轨,发展平稳。然而,那些被分封的异姓王们却坐不住了,陆续起兵反汉,“七国之乱”爆发。不过,这一次本该声势浩大的动乱,却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而这一切都因为,刘邦把对他仇恨最大的项羽后人,全部赋予了国姓。

在汉太祖的理念里,非国姓称王者,必诛之。曾经他对于那些降兵百姓的仁慈,以及对项氏的赐姓,都为这次潜在的动乱极大削减了危险性。正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以刘邦对于仁爱的理解和高明的抉择,汉朝如何还需要他过多的担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