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义和团士兵,2400枚炮弹,为何63天攻不下40名敌人?

2020-09-08 21:34:22 作者: 8万义和团士

"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

西方铁蹄以自由思想为借口横行中国时,中华大地之上一支农民队伍揭竿而起,民族意识达到了巅峰。

义和团运动势如破竹,却依旧无法逃脱沉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一个错误的开端,一个关于义和团的注定结局。揭竿起义,义和团的无奈之举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自此,中华民族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进入了新阶段。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已经取得了在华传教的权利,基督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然而西方传教士秉持着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肆鱼肉中国的百姓,他们随意毁坏居民的房屋,修建大型教堂,将百姓的财产据为己有。

自此,中国民众与基督教教会之间的矛盾到达了顶峰。1899年,为了维护底层百姓的权益,一场名叫义和团的运动轰轰烈烈展开了。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以极快的速度波及全国。

起初义和团的领袖十分痛恨清朝政府的不作为,因此他们提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力图推翻大清王朝的统治。

不久之后,义和团运动在清朝的镇压之下势头减弱,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之上为所欲为。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义和团成员决定与清朝政府联手,扶清灭洋的全新口号诞生了。

清政府和列强正面交锋的时候,义和团在后方打击教徒、烧毁众多教堂。短暂的胜利冲昏了义和团成员的头脑,他们将自己的目光聚集到了西什库教堂上。

西什库教堂是天主教的主要教堂,四周聚集了众多的神学院与修院等西方的宗教建筑。西什库教堂占地面积为8公顷,与10个足球场的面积相同。

西什库教堂内部各种基础设施十分完善,这里也是众多信徒的最大聚集地。此前义和团成员已经将北京各个地方的教堂尽数摧毁,他们屠杀教民,侥幸逃脱的宗教信仰者纷纷来到西什库教堂求救。一时之间,西什库教堂的人数激增。

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如同揭竿而起的义和团成员一般,他们原本是向往安逸与自由的平民百姓,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动荡之中,没有人愿意经历生离死别的撕心裂肺。

现实生活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黑暗的统治让人们被迫做出了选择。国仇家恨交织的那一霎那,每一个有志青年心中的爱国热情都被点燃。如果斗争能够获得未来,我们义无反顾。

西什库中的惊心动魄

彼时西什库教堂中人数众多,然而真正的外国人却少之又少。西什库教堂有40多个法国与意大利的士兵,30个传教士,这便是全部的70余名外国人。

此外西什库教堂还有着3000多名的信仰基督教的中国教民。义和团成员对于信奉基督教的中国人一直十分不屑,他们的原则是绝不姑息中国的卖国贼。

3000名中国教民之中老弱妇孺占据半数以上,他们的武器也十分落后。西什库教堂只有几十枪支,其余的都是木棍、刀等杀伤力极小的武器。

对于义和团成员来说,西什库教堂中的人们无法对他们构成任何的威胁,然而义和团成员依旧决定痛下杀手。义和团迅速集结自己的兵力,短短的一段时间,8万义和团士兵已经兵临城下。

双方势力对比悬殊,义和团原本可以轻而易举地攻破西什库教堂,然而当人们真正了解西什库教堂战争的时候才发现,这场围困西什库教堂的战争竟然持续了63天之久。

面对仅仅只有40名有战斗力的青壮年,义和团为什么不速战速决呢?1900年6月15日晚,义和团成员向西什库教堂发动第一波进攻。

起初义和团成员认为西什库教堂内部的人员不足为惧,因此他们只使用自制的炸弹、刀等武器攻击西什库教堂,然而西什库教堂内部的守军已经树立了誓死捍卫的决心,他们拿的是杀伤力巨大的枪支。

"各执高香点燃,向北堂齐跪,叩头三次即起。满胡同之匪右手执刀,左手把香。"这是神父对当时发动进攻的义和团成员的描述,他们毫无组织地冲向西什库教堂。

守军们用机枪扫射,前排的义和团成员纷纷倒下,后排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危险,依旧踏着尸体往前冲,守军开始了新一轮的射击,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激战之后,守卫西什库教堂的士兵们几乎毫发无伤,然而轻敌的义和团的成员们却损失惨重。6月17日,大清王朝的军队也参与到了西什库教堂之中。

重振旗鼓之后,义和团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此时他们已经改变了正面冲突的策略,选择采用火攻。

义和团成员将手中的火箭、火药罐等武器尽数抛出,西什库教堂内部燃起了熊熊烈火,教堂内部的建筑被烧毁大半。

西什库教堂战争的形势悄然逆转,然而教堂内部的传教士依旧顽强抵抗。6月末,传教士与义和团成员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此时西什库教堂内部的粮食消耗殆尽,人们只能依靠树皮和野草勉强果腹。

在如此迅猛的火力进攻之下,在8万义和团士兵的进攻之下,为什么63天依旧攻克不下?尽管历史资料中形容的战争场面盛大而壮烈,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