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由行,我特别选择了比较冷门的两个景点——雍和宫和国子监。这两个地方比较冷门,但我对它们却着挥之不去的向往。
雍和宫应当是在居民区中的一座宫殿,因为它原本是雍正即位前的府第。记得上次来北京时曾在旅游车上匆匆看了它一眼,只看到金色的屋顶和高大的殿堂,而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可以近距离走近观察它了。雍和宫就是一座巨大的寺庙,它的每个组成部分似乎都是宏伟壮观的。踏进庙门后首先见到的广阔庭院,就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南京的几座著名寺庙,栖霞寺、灵谷寺和鸡鸣寺我都去过,我也去过九华山与五台山,以及青海塔尔寺,但从未见过如此广大的庭院,而且两旁古木森森,营造着肃穆的氛围。迎面所见的天王殿如此高大,全然不像江南寺院的小巧。也许,只有塔尔寺高大的门楼才能与之相提并论。藏传佛教追求的是雄伟,以雄伟来表达虔信。的确,在汉传佛教精致的庙宇前,你是不可能看到五体投地的磕长头的信徒的。
在这座辉煌的寺庙中,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处。一处是这座寺庙中最壮观的建筑——万福阁。这座楼阁两旁还有两座楼阁,以复道相联。而其中那座高达26米的弥勒站像更令人不敢仰视,你无法相信世间还会有如此巨大的木像,更无法相信它竟能屹立在你的面前。我见过敦煌千佛岩的巨大佛像,被九层楼阁笼罩,在黑暗中似乎能够看见他慈悲的微笑。而这座佛像是站立,你似乎无法看清他的面容,尽管他就在你的面前,你似乎永远无法看清他的表情。他遥望着前方,是如此的神秘莫测。另一处是永佑殿,这里已经被设为藏传佛教佛像的展览馆,而展览馆中心位置则是乾隆皇帝身披袈裟的蜡像,据说他曾经登坛讲法。我诧异的是这是一位清瘦的老人,目光中似乎蕴含着无限忧郁。这与故宫中郎士宁所绘制的那位戎装的画像截然不同,那是一位霸主的画像,而这是一个老人的写照。似乎他瘦削的身躯已经不能再承受更多的压力,似乎他的眼中已饱含了太多的思考,这就是他的生活,也就是他的生命。而他的生命也就是这个巨大帝国的生命。
雍和宫的对面就是国子监所在的街道,好像听说前几年该地区的居委会要在这里为全国的高考状元立碑,结果引发一阵轩然大波,最后只能偃旗息鼓。不过这条街道还是北京典型的街道,四合院整齐地排列在街道四周,除却不少算命先生的门面。
孔庙与国子监是相连在一起的,我想康熙帝为何要让他的四子住在这里,是否也寄托了他对这个儿子的一些殷切的期望?我们先进入了孔庙。这里布局与南京的夫子庙大致相同,只是这里比夫子庙寂静了许多。高大的古树,静谧的碑亭,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了,你似乎会看到当年礼拜孔子的身影。那些学子们,原本就在寂寞中苦读,今天终于可以踏进这神圣的庙堂时,内心中仍需守住那份寂寞。门外的除奸柏可能是孔庙中最有故事的古树了,不过我看到的仍然是它枝叶青青。一群孩子在大成殿里听导游讲解礼拜先师的规矩,一两个顽皮的小男孩已经开始去翻越庙内的栏杆了。
从这里出来,我和妻子在进士题名碑中徘徊许久。我想从中找出一两个自己熟悉的姓名。不过,大多数的石碑已经字迹不清,很难从中辨认出一个姓名。那边的导游在给另一群孩子讲述石碑,并且从中找出了曾国藩、林则徐的名字。石碑的字迹终会消失,而记载在历史中的名字将会永存。
我们接着去了国子监,我首先寻找的是汪曾祺先生在《国子监》中所讲述的那段明太祖的训诫。国子监大门前的一块石碑上就刻着那道圣旨,而且字迹鲜红,清晰可辨。明太祖曾经为严肃校纪,杀死了两个闹学潮的太学生,而且还严厉地命令学生如敢再犯,不仅本人处决,家人也要被发配到烟障地面。也许就是因为其中有这样一个血淋淋的故事,所以字迹才是红色的吧?不过石碑较小,更像是一块牌子。或许这位太祖皇帝以为,唯有严规才能为国家培养人才,明初有一段时间科举停止,国子监就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机构,他才会如此重视这里。当然,他并不知道未来这里会如何。
国子监最主要的建筑当然就是辟雍,是皇帝来此讲学的所在。汪曾祺先生说每年只有皇帝讲学的日子周围的水池才会被灌满水,而今天这里长年蓄水,水中还有几条莲花。这座建筑居然也与和珅联系上了,他为了让皇帝在其中视野开阔,特地将房梁架设在宫中的四周。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直言的大臣,但如此可以让皇帝舒心的大臣的确少见。今天的国子监辟雍周围的石桥上布满了红色的祈愿纸条,而藏书的彝伦堂已经被辟为了旅游商店。
不过这里游人很少,只有那尊孔子像静静地矗立在辟雍之后,正用隆重的交手礼答拜自己的学生们。只是这里观者寥寥,也不知这位先师在今天的人们心中还会留下什么印象?明太祖时期的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后来就可以捐钱入监了,于是“国子监文章”成了京城十可笑之一。清代的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入国子监讲学门生云集。后来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大学士就仅有相名而无相权了,每日讲学时也就来者寥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