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日两国民间艺术代表的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竟然共享着同一个源头。在制作工艺上,它们均受到明代书籍版画兴盛的影响,以多色木版套印为主要制作工艺,具有可重复性印刷的特点。此外,这二者还呈现出诸多相似之处。例如,从历史背景来看,它们的兴盛都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商品经济的发达;在题材内容上,它们都反映了平民阶层的世俗生活与思想情感,充满生活气息和民俗风情;在表现手法上,它们都显示出民间艺术惯用的丰富明丽的色彩,运用了展现东方艺术平面装饰特征的用色特点。与此同时,透过这些视觉化的图像,人们也不难发现,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反映出不同的心理诉求和民族性格。前者多选取农耕社会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积极向上,气氛热烈愉快,表达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心祈愿,反映了乐天知命、豁达开朗的民族性格;后者则多描绘美人、歌舞伎、风景名胜,营造出华丽又略带感伤的唯美世界,折射出日本民族细腻、敏感的性格特征。
遗憾的是,日本浮世绘已被视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璀璨华章,而中国清代的木版年画影响力还很有限。这不能不让人深思。有专家认为,展览中的一个细节或许就透露出了二者日后的分化:浮世绘作品均标注出作者姓名,而清代木版年画无一例外只有产地而无作者姓名。或许正因中国传统年画无法通过创作者的名字辨别风格与技艺,个人的艺术创造力由此被削弱了,画面渐渐呈现出模式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