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者兼得为何仍失败?

2020-09-15 15:29:23 作者: 卧龙凤雏得一

当我们打开《三国演义》读完一遍其中故事后,最大的感觉莫过于对蜀汉的遗憾。在这东汉末年的乱世里,刘备从最底层慢慢爬起,一路有了诸多名将良臣相伴,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但是,他却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失败的阵营,英雄也好,智者也罢,最终全都化成了空。

201年,打拼多年的刘备终于在刘表麾下获得了短暂的安定。屯于新野的他手下只有关、张两位结拜兄弟,可用之才捉襟见肘。迫于形势,他选择前去拜访当地颇为有名的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希望获得一些名士的引荐。

对于仁爱知礼的刘皇叔,司马徽也示之以敬。一番细细交谈后,那句至今依然十分有名的话语应运而生:“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在水镜先生的心中,“卧龙”诸葛孔明和“凤雏”庞统绝对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大才。而在后来的发展里,刘备也确实得到了他们二位的鼎力相助,但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呢?只因为,司马徽的话还有后半句。

纵观蜀汉的历史,“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209年赤壁之战后又得了庞统,局势一片大好。他们二人也确实呕心沥血为刘备付出,无论内政还是外征,都不是问题。尽管“凤雏”不幸早逝,但“卧龙”依然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大局。

可以看到,司马徽竭力推崇的二人并没能改变蜀国败亡的结局,可他们的才华也确实出众。这一切的原因,终究还得归咎于那为说出的半句话,“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刘子初刘巴,法孝直法正,这就是那改变了格局的两个人。

212年时,对刘璋失望至极的法正就已经投奔了蜀汉,而刘巴则是在夺下益州后才真正归心。他们二人在刘备的心中,是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的存在。在入蜀之际,刘皇叔的大军处境并不乐观,还是他二人出马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刘巴给了蜀汉非常独到巧妙的内政经济解决方案,直接助其奠定了初期基础。法正则是在当地士族声望方面出了大力,后期还在217年征汉中时献出良计,于219年斩曹魏大将夏侯渊。二人更是与其他大臣一起修订了律法《蜀科》,无论治国还是军策都无比杰出。

只可惜,二人并未有很好的结局。首先据《三国志》记载,刘巴是个清廉孤高的人。不仅重视自己的名誉,更不喜与“武夫”为伍,这一点注定他终究受到排挤。而法正虽然是刘备身边最为亲近的谋士,哪怕诸葛亮的进言都没有他的话管用,但很可惜他在220年就病逝,2年后刘巴也病逝。自此司马徽最看重的二人,全都离蜀汉而去了。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刘备的大业走起了下坡路。先是关羽兵败身亡,再是张飞被害,蜀汉在222年发动了不顾一切的夷陵之战。这次决定哪怕诸葛亮都没能劝住,最终让他们一蹶不振。而在“卧龙”的眼里,倘若法正还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毕竟孝直的话才是刘备真正听得进去的。

《后汉书》里,法正被视为和诸葛亮相辅相成的“左膀右臂”,而在孔明的眼里,他远远不如刘巴。在水镜先生心中最为出色的四个才子全都来到了蜀汉,却都败给了一份运气。也正所谓“浪花淘尽英雄”,刘备阵营留下的故事是最深入人心的,但同时他们也是最让觉得遗憾的,这可能就是残缺的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