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国王想娶唐朝公主,唐太宗向他要四种动物,薛延陀因此灭国

2020-09-18 21:33:25 作者: 薛延陀国王想

然夷男先无府藏,调敛其国,往返且万里,既涉沙碛,无水草,羊马多死,遂后期。——《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九》

这是《旧唐书》中薛延陀国灭亡时的情形。

薛延陀国

古代中原王朝和亲,是因为中原王朝实力弱,而周边的部族过于强大时,才会选择和亲这种和平的方式。而如果像明朝时期,君主守国门,天子死社稷,就不会选择和亲这种方式。唐朝时期,则把和亲这种手段,运用的淋漓尽致。

当时唐朝的北方有东突厥和西突厥两股势力,他们是一个部族,却分为两个部分。在唐太宗刚刚登基的时候,东突厥在颉利可汗的带领下,差点打入长安。李世民带领六骑,怒斥颉利可汗,斥退了东突厥四十万军队。

东突厥周边还有其他小的部族,反复无常,看谁实力强大,就倒向谁?东突厥势大的时候,薛延陀部就支持东突厥,投奔了颉利可汗。贞观元年,唐太宗斥退东突厥后,开始派遣使者联络东突厥背后的部族。

唐太宗

薛延陀部就是其中一个,他们接受了唐朝的册封,每年来到唐朝朝贡。贞观二年,东突厥大乱,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开始反抗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统治。最终在周围小部族的推举下,夷男成为了首领,统一指挥九姓铁勒。

公元629年,唐军和薛延陀部前后夹击,最终击败了东突厥。唐太宗本来的意思,是想要用薛延陀制衡突厥势力,让他们两败俱伤。无奈薛延陀部崛起的太快,突厥势力渐渐消亡,薛延陀部成为北方的霸主。

突厥势力削弱后,唐太宗封薛延陀部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后世称为“夷男可汗”。当时唐太宗还赐给夷男可汗一把鞭子,对夷男可汗说:“汝所部有大罪者鞭之。”

其实就是一种君臣关系的体现,唐太宗的意思是你为我执鞭,古代只有奴仆才为主人牵马执鞭。夷男可汗接受了,对着唐朝使者高呼万岁,万万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唐太宗对于拥有二十万精兵,拥有着辽阔地区的薛延陀国并不放心。

贞观三年,薛延陀部夷男可汗,派遣自己的弟弟来到长安。夷男可汗的目的很明确,为了加强薛延陀和唐朝的联系,请求迎娶唐朝的公主。其实这就是和亲,李世民也答应了,但是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夷男可汗

李世民可以用钱财,收买薛延陀等部族,制衡突厥势力,让东突厥内部四分五裂。李世民同样有能力,让薛延陀部同样陷入四分五裂,消除薛延陀对唐朝的威胁。唐朝接着派遣使者,联系薛延陀部背后的回纥,让他们在薛延陀部背后捣乱。

李世民对夷男可汗的弟弟说:“爱卿,你此番前来求亲,我很高兴,决定将我朝的新兴公主,嫁给夷男可汗为妻。”夷男可汗的弟弟大喜,跪下叩谢皇恩,感谢唐太宗的隆恩。可是唐太宗还有一句话,那就是:“献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

听到这番话,夷男可汗的弟弟愣了一下,他知道这很难筹齐。夷男可汗的弟弟对唐太宗说:“陛下,我无法做出决定,需要飞鸽传书禀告哥哥。”唐太宗点点头,让薛延陀部的使者退下了,其实这只是唐太宗抑制薛延陀部的一个手段。

唐太宗从来没有想过和亲,在他眼中,薛延陀部本是自己的藩属国,却敢来要求和亲。古代和亲或者是如汉初那样,匈奴势力大,汉朝国力微弱,只能被迫和亲。还有就是两个政权实力不相上下,为了加强彼此间的联系,才选择和亲这种方式。

夷男可汗筹集马匹

而到了唐太宗和薛延陀部这里,唐朝实力强大,薛延陀部只是一个藩属国,却贸然前来求亲。唐太宗认为夷男可汗,不是为了求亲,而是为了试探唐朝对薛延陀部的态度。如果唐朝真的派遣公主和亲,夷男可汗会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统一整个北方草原。

随着薛延陀部的势力越来越大,唐太宗已经不能容忍他们了,决定像消灭东突厥一样,将薛延陀部消灭。夷男可汗接到弟弟的飞鸽传书后,当即表示:“我本铁勒之小帅也,天子立我为可汗,今复嫁我公主,车驾亲至灵州,斯亦足矣!”

夷男可汗同意了唐太宗的要求,开始筹集马匹、羊、骆驼和牛,准备送到唐朝。这可谓一笔巨大的财富,即使对于北方的草原来说,也难以筹集。夷男可汗为了迎娶唐朝公主,下了血本,在全国内募集牛羊。

唐太宗制衡薛延陀势力

这种方式引起了薛延陀百姓的不满,夷男可汗因此失去了民心,其他附属于薛延陀的部族,有了反心。夷男可汗没有察觉,继续征集骆驼和马匹,导致国内民怨载道。等到夷男可汗筹集齐这四种动物,运送到唐朝,又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当时薛延陀距离唐朝千里之遥,路途漫漫,而且多是荒漠。路途中没有动物吃的食物,最终这四种动物饿死了大半,到达长安数量又不够了。唐太宗以此为借口,拒绝了同薛延陀部和亲,夷男可汗只能悻悻而归。

就这样唐太宗不费吹灰之力,削减了薛延陀部的实力,避免了北方的威胁。贞观十三年,唐军同契丹等部族一起,出击薛延陀部,最终击败了薛延陀部队。这次大败,让薛延陀部走向了衰退之路,实力迅速减弱。

唐军灭亡薛延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