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吸引无数人前往,纵观历史,北京亦是明清时期的古都,见证封建王朝的兴盛和衰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历史地位。来到北京,一定要亲眼见识一下故宫才会不虚此行,北京故宫,它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胜古迹。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现如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不仅代表当时较高的建筑水平,其体现出的文化价值也不可估量。故宫这座曾经的皇家住所,带着属于东方的神秘和典雅,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紫禁城的故事却至今都让无数游览的人着迷。不得不说的南京故宫
中国有四个故宫,从北到南分别是沈阳故宫、北京故宫、南京故宫、台北故宫。虽然地理位置不一样,但是名字同样是故宫,名字相同,历史却截然不同。说到北京故宫,就不得不提到气势恢宏的南京故宫。南京故宫是明朝京师应天府的皇宫,又称明故宫,宫城面积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占地面积比北京故宫还大,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南京故宫的建筑形制被北京故宫所继承,它不仅是是北京故宫的蓝本,也是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南京故宫开创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对于中国明代王府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它的建筑风格、装饰风格也影响至今。
公元1366 年,朱元璋就选定这处宝地建造新宫。洪武元年朱元璋正式即位后,改应天府为南京,并开始都城与皇宫建设,宫殿建设几次反复,最终于洪武二十五年建成完整的明南京故宫。为建一座“规制之盛、实冠天下”最为豪华的都城,朱元璋调集全国的军士、民夫、技师等,其中在凤阳的百工技艺就有9万之多。北京故宫初建成
迁都北上是朱元璋一直以来的愿望,直到去世,也没有实现。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原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夺取政权之后,朱棣即位,为明成祖,年号永乐。朱棣开始大力提升北京在全国的地位,同时迁移人民以此充实北京。
朱棣召集阮安、蔡信等多名技艺高超的建筑匠师,商议北京都城建设事宜,决议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设一座新城池。永乐四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朱棣派出众多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11年。由于前期的准备很充分,宫殿的建造速度非常之快,仅用3年就将宫城建造完成。
永乐十八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这次营建前后用时共计14年,建成了皇城、宫城、城门、城池,钟楼、鼓楼、天坛、地坛等,一系列皇家宫殿建筑群奠定后来北京城的格局。故宫之养心殿
众所周知,北京故宫大小宫殿有七十多座,其中最受欢迎的景点当数养心殿。孟子曰:“养心莫过于寡欲”,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办法,这人的欲望一多,是非也就跟着多,这便是养心殿之名的来历。在历史上,养心殿是汉族宫殿建筑,始建于明代嘉靖时期,起初,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养心殿作为皇帝临时休息而设的宫殿,从清朝雍正开始,这里成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
之所以成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康熙皇帝死后,雍正帝为了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居住于养心殿。后来,雍正帝就把养心殿作为他的寝宫,此后再没有搬到乾清宫。另一方面是雍正入住当时陈设朴素的养心殿,是想为天下人做表率。在同治和皇帝年幼时,养心殿前殿的,曾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慈禧太后曾以"垂帘听政"的方式,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之久。
从雍正开始到宣统皇朝为止,清代共有八个皇帝居住于养心殿。养心殿在宫中的位置便利,空间布局丰富,所含功能一应俱全,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更适宜皇帝的起居生活的场所。可就是这样一处如此重要的宫殿,本应该冬暖夏凉,如今却成为故宫最潮湿阴冷的地方,这就很让人费解了。为何养心殿常年潮湿阴冷?当专家挖开地砖之后,就被古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养心殿暗藏玄机
养心殿是皇帝的久居之所,皇帝批阅奏折、处理政务之时,自然需要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可如今它阴冷潮湿,古时应该并非如此,这其中定是暗藏有玄机。由于养心殿常年潮湿,导致木头建筑结构受潮而损坏,地板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一次,成本也相应增加许多,每年都需要为此花费一大笔维修费用。除此之外,前往养心殿的游客人数众多,游客若是不小心踩到腐烂的地板还可能出现相应的安全问题。修缮过故宫的维修人员曾表示,养心殿是最难修缮的一个宫殿,可潮湿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更换地板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工作人员决心解决这些困惑,找出潮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