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肥头大耳的尚书,因吃得多出名,擅长捞钱成为富豪

2020-09-19 03:05:39 作者: 清末老照片:

提到清末朝廷重臣那桐,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不熟悉。要说下面这张照片上头“清华园”三个字,那就众所周知了。

“清华园”三字就出自那桐的手笔。

那桐姓叶赫那拉,与慈禧太后是本家。先后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九门提督等要职。

虽然身居高位,但那桐在政坛并没有留下什么卓越的成绩,所以人们已经很少提及他的政治活动。民间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生活故事。

他有两个“出众”之处,一是食量巨大,二是富甲京城。

关于他的饭量,朝野上下流传着许多趣闻。《清人逸事》载:“那桐善饭,非佳肴不适口,每食必具参翅等数簋,啖之立尽。其庖人月领菜费至六七百金之多。”

另有一则掌故说道:“那体肥硕,面团团而白皙,都人戏呼为天官脸儿。其一日三餐,每餐例食馒头首十枚、红燉猪肉或牛羊肉一碗,自谓食量宏为永年之征。”

看照片可知,此人肥头大耳,必是食肠宽大之辈。

再说了,每天山珍海味、每月菜钱多达六七百两白银,若不是豪富之家,肯定达不到这个水平。

那桐之富,在京城是出了名的。他的钱从何而来呢?我们从他的履历中就能发现端倪。

那桐长期在户部任职,后来做到户部尚书。要知道,户部的执掌全部与钱粮、物资相关。尤其是他曾经担任过银库郎中,猫腻相当多。此外,他还做过左翼税务委员、崇文门正监督,均为天下闻名的肥缺。

贝勒载涛回忆说,“那桐平日贪得无厌”,“只认得钱”。因此,他在诸多岗位上很难清廉自守,不知道把多少民脂民膏搬到了自己家中?

除了贪污揩油,那桐还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手。他在日记中写下了很多经商生财之道。

1897年秋天,那桐委托孟丽堂购买北新桥北大街路东增裕当铺作为己产,一次性投入五万三千多两白银。时隔一年之后,那桐又买下了灯市口北东厂胡同口外路的元丰当铺,改字号为“增长”,花费七万二千余两。

不到两年时间内,时为五品官的那桐在当铺上投入了白银十二万五千多两,由此所获得的收益当然非常丰厚。

炒地皮也是那桐热衷的生意项目。据他在日记中所记,1904年夏天,他花费二万六千两白银买地十七顷一十一亩,转手把这块地租给他人,每年收取租金八百五十五两。

“(1905年2月3日)今日交代耕平房地价京足四千五百两”,“(1907年12月24)今日交王福昌平州地价京足银四千二百七十二两清完”,“(1911年4月22日)衡芝圃前以西堂子胡同路南马圈地一方售余八百金,比时未肯领,今来函索取,余如数付给”……从这些记录来看,那桐置有大量地产。

此外,那桐还放高利贷,每年都会贷出数千两,从中收取高额利息。

从为官角度来说,那桐平庸无能;从捞钱的角度说,那桐可谓首屈一指。他所积累的财富,是众多王公大臣都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