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为什么会在政变中失败、被废、身后无名?

2020-09-19 09:18:53 作者: 景泰帝为什么

1449年八月,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获。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请命孙太后,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帝。迫于形势,孙太后提出保留英宗长子朱见深太子位,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作为条件同意了群臣的换帝要求。

次年,英宗被瓦剌也先释归,一回来即被景帝幽禁于南宫。景帝无意归还皇位,并费劲周折废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引起天下臣民不满。

一、景泰帝不讲政治信用。

话说这景泰帝也算是临危受命了。毕竟英宗被俘,国无君主不利于政令,军令的推行及人心的稳定。因此,当群臣合请皇太后立郕王为帝时,孙太后即刻准议了。但她同时提出了唯一的条件,即英宗长子朱见深仍为皇太子。景帝继位后,在于谦等贤臣辅佐下治国安邦,国力渐盛,几次打败瓦剌,也先见没啥便宜占了,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他是想放了,景泰帝却不愿意接了。八月初二,也先派人护送英宗回京,代宗根本无意让位,这还不算,英宗一回来,代宗就将他软禁在了南宫,并对他严加防范,不让他与外界有任何接触。英宗不能随便见任何人,不能过问朝政,也不能走出宫门一步,就连每天的饮食都是由专人从墙洞中递进来的。历尽磨难的明英宗,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遭遇亲人这样的对待,一朝重新得势,他能不报复吗?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二、景泰帝时运不济。

尽管小心防范着太上皇明英宗,景泰帝仍然心里不安宁。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决定背负天下骂名废掉原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景泰三年五月,代宗终于将侄儿朱见深废为沂王,将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了。处心积虑,终达目的。如果事情就此发展下去,朱见济顺利继位,景泰帝顺遂了心愿,历史也就被改写了。然而,真实事情的发展往往比剧情更出人意料。新太子立了才几个月,偏偏就得重病死了。这可是景泰帝唯一的儿子啊。这打击之于景泰帝,就可想而知了。

三、景帝政治手腕软弱,才能浅薄。

景帝在统治中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收买臣下,而不是恩威相济。当初,景帝整天琢磨着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就先赐给诸大臣黄金白银,想借他们的口说出来,但最后还是没人说。景泰时有个俗语,说“满朝升保傅,一部两尚书,侍郎都御史,多似柳穿鱼”,就是说景帝大量封官,笼络臣下的事实。然而可悲的是,当他病重时,那些素日为他所收买的大臣却为了更大的利益,毫不犹豫的出卖了他。他们假设景帝会死,没有嗣君,大臣们会拥立被废的前太子朱见深,于是他们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地拥立太上皇。

但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他重用于谦等贤臣,高举抗敌旗帜,抗击并打败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野心,巩固了大明朝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

因此,不能轻易抹杀他曾经力挽狂澜救国救民的历史功劳。

景泰帝应该值得我们后世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