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垓下为何一败涂地,是刘邦韩信太猛,还是因项羽弃军逃跑?

2020-09-19 18:28:13 作者: 项羽在垓下为

楚汉相争的末期,项羽、刘邦治下的军民都很疲惫,二人通过谈判,决定以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归汉,日后和平相处互不侵犯。

和约签订完毕,项羽高高兴兴地打包行李东归去,刘邦在张良、陈平两位重要谋臣的建议下,并未收兵回关中,反而下令汉军对项羽的楚军进行追击,同时下诏给韩信、彭越等诸侯,命他们率兵堵截项羽,对项羽进行最后的反攻清算。

因追兵在后,项羽只能且战且走,最后在垓下,项羽被汉军和诸侯军包围,处境堪忧,司马迁用四个字形容项羽的窘境,“兵少食尽”。

而后,项羽没能像巨鹿之战或是彭城之战中那样实现最终的翻盘,反而在跑路的过程中被汉军追上,自刎于乌江岸边。

为什么项羽会走到弹尽粮绝身死国灭的境地,到底是因为对手刘邦太强,还是因为他项羽弃军跑路所致?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若项羽不中“四面楚歌”之计,没有抛下虞姬跑路,而是与自己的十万子弟兵一起战斗,未必不能像彭城之战中那样翻盘,最终把刘邦、韩信等人打个落花流水。

实际上,这种看法未免幼稚,项羽之所以弃军跑路,就是因为,弃军跑路是唯一的翻盘希望,如果项羽不那么执着于战场的胜负,早在被刘邦追击的伊始便果断弃军跑路回彭城,至少还能跟刘邦周旋个三年两载,就算最后会失败,也不过是失去霸业,尊刘邦为帝,成为韩信、彭越那样的小诸侯王。

当初,项羽之所以灰跟刘邦签订和约,绝不是因为项羽爱好和平,而是因为项羽顶不住了,这种因为顶不住而签订和约的事,刘邦也干过。

当初在荥阳,刘邦以身为钓饵,钓着项羽,然后让韩信开辟第二战场,接连拿下代、赵、燕、齐等地,对项羽的西楚实现战略包围。

项羽和范增自然也明白刘邦的路数,为了破解刘邦为自己设的局,项羽、范增决定断了荥阳的补给,于是,楚军把主攻方向放在了汉军为荥阳提供后勤补给的甬道之上,最后,汉军失去甬道,荥阳缺衣少粮,刘邦无法,只好向项羽求和。

项羽本想答应,但被范增给搅了局,最后的结果是刘邦弃城跑路,只身回到关中又奔赴赵地,弄来新兵,彻底扭转了不利局面,项羽的局势则每况愈下。

刘邦弃城跑路的招数很高,不以一时的成败为念,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念,最后完美地实现了翻盘。

如果项羽能早日借鉴刘邦弃城跑路的招数,纵使最后不能翻盘,也未必会输,就算是输,也最多是俯首称臣,而非身死国灭。

要知道,当时的项羽,楚地基本盘和人心尚在,英布的九江国也成了项羽的囊中之物,若是项羽能早日回到彭城,以彭城和九江为根据地,以守住根据地为念,并低下高傲的头颅,在临江国之外,寻找更多的盟友,刘邦断然不会赢得那么容易。

然而,项羽就是想不开,眼看着自己要被汉军和诸侯军包围,眼看着自己的粮草没法拉那么长的战线供应,还不赶紧带着主力回彭城,偏要跟刘邦一战再战,最后错失跑路良机,只能放弃十万子弟兵和最爱的虞姬,带八百壮士跑路,跑至乌江岸边却无船可渡,这不是自取灭亡,是什么?

所以,项羽之所以兵败垓下,一是因为刘邦太强,二是因为项羽醒悟太晚啊。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