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号吹响后,我军为何不立即冲锋?这条妙计让敌军吃了大亏!

2020-09-19 20:31:57 作者: 冲锋号吹响后

1979年2月17日凌晨,解放军第十三军三十七师一一一团二营趁着大雾,跨过红河,目标是摧毁越军重兵设防的230高地。

230高地,是敌军在红河南岸老街西部向解放军进行武装挑衅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越方当局早就暗怀祸心,用中国援助的军用物资,在230高地上构筑对付中国的明碉暗堡,企图凭借这个制高点控制中方没有设防的云南边境城镇河口一带。

经过多年来的苦心经营,敌军在230高地上筑起暗堡37个,掩蔽部17个,三层交叉火力点密布山上山下,堑壕、交通沟密如蛛网,高地前沿埋设着大量地雷。

他们还在暗堡、火力点上铺设了一人多高的茅草,巧妙地伪装起来。

1978年下半年,盘踞在230高地上的敌军,利用早已设置的这些工事、火力点,不断向中方河口镇以及河口两侧的边境村庄、公路开枪打炮,多次打死打伤中方边民,致使他们有家不能归,有地不能种,田园荒芜,十室九空。

进入1979年,敌军更加肆无忌惮地拦击中方汽车和行人,河口镇通向内地的唯一的一条公路被迫中断运输。

面对敌军疯狂的武装挑衅,解放军第十三军将士早就忍无可忍,多次向上-级要求痛击侵略者。

三十七师一一一团二营奉命拔掉230高地这个敌军据点,正式打响了该师出境后的第一场硬仗。

2月17日凌晨,雨雾蒙蒙,河水滔滔,二营指战员以神速的动作,出敌不意地接近230高地。

前进路上,荆棘、丛林没过头顶,四连尖刀班战士符邦明、李利民、刘建国等奋勇当先,用自己的身体趟出了一条通路,使全连顺利地越过三道深沟,准时向230高地发起冲锋。

攻击开始后,狡猾的敌人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只从暗堡里打着点射还击。

四连连长刘建荣是一位智勇兼备的指挥员,他见此情形,立即与班排干部们研究对策,决定采取吹响冲锋号后,我军却不立即冲锋的计策,引诱敌人把主要火力位置暴露出来。

此计果然奏效,敌人听到四连的冲锋号声,又听到我军战士们不断高喊”冲啊,杀啊“,以为解放军马上要发起冲锋,立即从各个火力点一齐开火,火力位置暴露无遗,这下子敌军就吃了大亏。

“敌人上当了!”刘建荣连长记下各个火力点的位置,随即率领四名战士,避开敌人的火力密集之处,从火力最薄弱的左侧位高地猛扑过去。

敌军居高临下,向他们接连投下三排手榴弹。

刘建荣高喊一声“散开”!顺手夺过通讯员手中的冲锋枪,趁着敌人手榴弹爆炸后的一瞬间,跃身猛冲上去。

在距高地顶端100米处,他腿部中弹负伤,仍然坚持猛冲猛打。

冲到距高地顶端50米处,刘建荣腹部中弹,顾不得包扎,仍奋力向敌人火力点投出一个接一个手榴弹。

当刘建荣冲到离山顶只有20米处,头部又中弹了,但他依然挺立在小山坡上指挥战士们冲锋,直到壮烈牺牲。

全连指战员无不万分悲愤,个个英勇善战,猛扑敌阵。

战士王树青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刀刺死一个敌兵,转身又向另一个敌兵刺去。

战士戴维顺奋勇冲入敌群,连续打倒了四个敌人。

四连勇士们以这种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冲上230高地。

白副营长和四连指导员分别率领的战士,也从左侧和正面冲上了高地。

在四连攻克230高地的同时,二营五连的勇士们,也在与230高地相连的无名高地上,同敌军展开了激战。

五连三排发起冲锋后,突然受到敌人交叉火力的拦阻,八班战士王金林跃身冲上前去,向正在喷吐着火舌的敌人暗堡投进一枚手榴弹,炸掉了敌人火力点。

他翻身滚下山坡,又用手榴弹炸跑了正在操着高射机枪平射的两个敌人。

王金林夺过这挺高射机枪,瞄准敌军猛烈扫射,压住了敌人两个暗火力点,掩护全连向无名高地顶部冲锋。

19岁的新战士曾万福跳上敌人一个暗堡,把手榴弹投进去,炸哑了这个火力点。

他刚翻身滚下,发现从这个暗堡里跑出来的三个敌人正在逃命,又连续掷出三枚手榴弹,炸死了这三个敌人,接着又同战友们一道冲上山顶。

至此,三十七师出境后的第一场硬仗——攻打230高地的战斗胜利结束。战士们纷纷称赞刘建荣烈士使用的那条妙计——冲响冲锋号却不立即冲锋,敌人一下子就暴露了火力点,让敌军吃了大亏,这正是取得这场胜利的关键因素。

我军全歼敌军一个营部、一个加强连和一个工兵中队,打死敌军官兵169名,俘敌17名,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二营也有12人壮烈牺牲,56人负伤。

值得一提的是,二营夺取230高地后,发现的一个情况令人咋舌——此处的坑道长达数百米,里面囤积了可供一个营的兵力使用好几个月的弹药和粮食,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武器都是当年中国无偿援助给敌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