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定齐之后,派使者向刘邦请封“假齐王”。
对于这件事,刘邦内心固然会不高兴,但那顶多是一时的情绪反应。如果身旁有人能开导他,以他的智商来说,他极有可能领悟“韩信请封”的深意。
然而,当时刘邦身旁最重要的谋士——张良和陈平,并没有这样做。
刘邦剧照
二人不但没有在此关键时刻,使汉之君臣团结起来,相反地,他们还像提前商量好了似的,非常默契地踩了一下刘邦的脚,更用几句耳语挑拨,就撕裂了刘邦那原本就不够稳固的信赖。
张良和陈平看似急中生智的行为,倒是为自己博得了后世崇高的赞誉。可是,这一记“见缝插针”的阴谋,几乎完全抹去了“韩信请封”的深谋远虑之功,直接将韩信推向了悬崖边,更使得刘邦从此对韩信深埋怨恨的种子。
可以说,正是张良和陈平刻意陷害的“小动作”,真正地开启了韩信必然的悲剧之路。
宋朝学者黄震就曾特别指出:张良的计划,对韩信的命运有巨大影响,也是置韩信于死地的关键。
仔细想想,当时,韩信什么条件都具备,若他真想干点什么,怎么还需要向刘邦请封?
张良剧照
张良、陈平不谋而合的小举动着实厉害,以他们二人的智商来看,应该很清楚韩信如果想叛汉,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可他们二人偏偏要说“汉方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封王?”这种话,故意把矛盾激化,将刘邦引向了韩信的对立面。
那么,张、陈二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最大的原因,就是张良、陈平二人的心里都很清楚:自己并不是统兵作战的料,即使自己有运筹帷幄之功,也永远无法与韩信那“征战千里,打下汉家半壁江山”的功劳相比较。
因此,不如趁此机会,携手合作,打压刘邦眼前最红的功臣,以图保住自己未来的功名与汉营中的地位。
当然,二人会有这样的举动,也是其来有自的。
韩信剧照
张良原本就是个用谋高手,所用奇计总是能助刘邦消灾解厄、渡过难关。可是,他的几次用谋,其卑鄙狡诈,却令人不敢恭维。
例如,他利诱秦峣关守军,却因其懈而大破之;汉取关中时,他假意与项羽书曰“汉得关中即止不敢东”,又故意分化齐、赵与楚的关系,使项羽北击齐无暇西进;刘邦与郦食其商量削弱楚权时,郦生所提的建议原是一片好意,可张良明显含有“扳倒竞争对手”意味的几句话,就让刘邦对郦生“反胃”;之后,他又与陈平同声同气,促使刘邦毁“鸿沟和议”,追击项羽……
虽然这些谋虑最后都对刘邦有正面的帮助,但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张良的诡诈,以及他不择手段的一面。
张良剧照
陈平?自不用说,他一直在权力斗争中摸爬滚打。
在他亡楚降汉之初,汉之诸将就曾埋怨刘邦——“大王一日得楚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抗议空降而来的陈平不该位居要职。
周勃、灌婴等近臣,更直接向刘邦谗陈平的不是。他们以陈平过去的行事风格着眼,来批判陈平是“反复乱臣也”,弄得刘邦也开始怀疑陈平的为人。
后来,陈平历经“大风大浪”,总算屹立不摇,自然也就更珍惜现在的地位与得来不易的恩宠。因此,他对权力斗争的感悟,势必更加深刻,知道——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陷害别人。
陈平剧照
我们都知道,之前楚军的范增,就是在陈平的“离间计”下被翦除的。如今,陈平眼见韩信坐大,当然也不会放过可以算计的机会。乃至后来,韩信之死,更是直接导因于陈平的陷害。
总之,张、陈二人会对韩信的请封簧舌几句、加油添醋,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很明显,汉军的开国大业尚未完成,台面下的内斗,却已悄然上演。
而无辜又可怜的韩信,却自此一步步成为政治斗争下的牺牲者,岂不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