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字汝玉,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天启二年(1621)进士。天启七年出任江西乡试之主考官,时宦官魏忠贤垄断朝政,败坏纲纪,元璐出考题讥讽之。思宗即位,诛魏忠贤,元璐才倖免于祸。元璐素负时望,亦渐获重用,思宗颇欲用之,然却因此深遭小人所忌,而蒙谗言罢归。元璐自此深知朝政不可为,从此绝意仕途。崇祯十五年(1642)闻清兵入至北京,北京震动,求救兵于天下,元璐毅然尽鬻家产以征兵,募得死士数百人,驰赴北京。并向思宗陈述制敌之法,思宗拜为户部尚书,深恨不能早日用之。
倪元璐为人清正,有忠义之气,骨鲠气刚,倪对当时宦官专权兼掌东厂,魏忠贤又不断打击东林党人极为愤慨,并上奏皇帝为东林党人伸张正义,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京城,倪元璐闻之,遂束带向阙,谢毕天子,以帛自缢身亡,以示忠心曰:“以死谢国,乃分内之事。死后勿葬,必暴我尸于外,聊表内心之哀痛。”卒年五十二。
倪元璐肩负着士大夫忠君报国的沉重压力,时势的不堪和官场的腐败,他的抱负终难实现,由是只能借书法来发泄胸中的郁勃。在学书法的道路上,倪元璐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以雄深高浑见魄力,书风奇伟。往往纵笔疾书,随心所欲。但天份既高,学养又富,故能触类旁通,风标独领,虽纵横使转,看似绝不经意,但声情并茂,气韵优雅,个人风格十分强烈。
倪元璐书法有明人行书流便秀雅的特点,又有涩劲朴茂的风貌,其源出于帖学书法,又含有碑学特别是六朝碑学的特点。既以风骨凌厉,“异态”高古,清劲奇趣,格调旷达的特点,展现出明代气势豪迈、奔放的书风,行书流利犹如“凌鱼奋尾,骇龙反拘”,体现明人行书流便秀雅的特点,但又以其不求表面点书之精,这就超越了明代书法的一般风格,能惟求气势之盛,集形、意、气为一体,依意而生、率真天成,把明代的书风推向情与美相结合的道路,从而能达“通神”的极高境界。清吴德璇《初月楼论书随笔》评曰:“明人中学鲁公者,无过倪文公。”其书深得鲁公厚实劲健之笔意,而更为劲峭,结体趋于扁方,呈欹侧之势,以险寓正,风格奇倔刚毅,于明末自成一格。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明人无不能行书者,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在古代书法的品评中,此其一。其二:细度他的墨迹,结字多抬高右角,竭尽倾斜交错,危绝救应之势。倪元璐善于用笔,他在用笔上直落直收,斩钉截铁,笔画恣意,给人以刚劲畅达之感,其墨浓而厚笔画重而沉,方整中见婉遒,可窥篆、隶之意趣。加上笔画字型的粗细大小变化,墨色浓湿干枯交替,却又出现险劲中寓古雅的韵律。这就超越了他源出的帖学、碑学书法,将所学融入自己的创造,使之“下笔磊落无俗气”,难怪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正像清代的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说的“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他突破了明末柔媚的书风,创造了具有强烈个性的书法,对清末民国初年的书风有过一定的影响。
倪元璐所画山水,山皆崚嶒兀屼,林木则苍莽葱郁,皴法喜用大、小斧劈,总不屑描头画角,以取媚于人。王香泉评价:“吾生平颇爱天池(徐渭)书法,脱尽俗尘,及置倪公行草之旁,便如小巫无坐立处。”陶元藻谓:“倪、徐二家画亦然。盖倪以雄深高浑见魄力,徐以萧疏古淡见风神。廊庙山林,原不容并列,况倪有忠义之气,流露毫端,去人自远。”传世作品有《舞鹤赋卷》、《行书诗轴》、《金山诗轴》等。著有《倪文贞集》。
草书苏轼七律诗 扇面 泥金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草书 贺文文起宫相举子诗 扇面金笺
安徽省博物馆藏
草书 澜园招饮诗 扇面泥金纸本 17×5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 谢翱五律诗轴 绫本 157.1×41.5cm
上海博物馆藏
草书 故人隔天风五言律诗轴绫本
169×40cm 山西博物院藏
“章华宫人夜上楼”七言诗轴 纸本行草书
134×50.8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行草“共晓承明贵”五言律诗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草书题小桃源图诗轴 绢本
133.7×4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