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雄才大略,却挽不回晚年凄惨境况

2020-09-23 09:15:11 作者: 汉武帝雄才大

年轻时期的汉武帝,懂得韬光养晦拥有雄才伟略,绝对是一代明君的典范。汉武帝致力于开疆扩土,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后,大汉朝天威远播无人不晓。但是,出兵打仗是要花钱的,而且绝对不是小数目,国库空虚才是当时的社会现状。随着年龄渐长,汉武帝忌惮巫蛊寻仙求药,甚至比秦始皇还要痴迷于长生不老。为了稳固皇位,陈阿娇、卫子夫、太子刘据等人都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晚年时的汉武帝绝对是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是开拓之君,与太子之间理念不合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的功绩可与秦始皇齐名,说明他也是一个野心勃勃、致力于统一天下的君主。多年经营下来,刘彻所取得的战绩确实好看,但百姓的生活却未必幸福。汉武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百姓更是安居乐业。据记载,无论是国库还是百姓家中,都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数十年战争后,汉朝的盛世景象早已不复存在,百姓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要么挨饿要么铤而走险,社会秩序越来越混乱。若是遇到天灾,这种情形只会更加严重,盗寇肆起变成了常态。

西汉战争场面

情况最严重的时候,汉朝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因为连年的战争,百姓们不能安心致力于农耕,久而久之便成了流民,流民的数量越多,直接受影响的是国家财政收入。朝廷为了稳定财政,只能增加赋税将压力转移到农民身上,这就是一个无可解的死结,直到朝廷百姓双双被拖垮。汉武帝逐渐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也想找出合适的政策予以调整,但他最关心的,始终是自己的皇位。最后,汉武帝将目光放到了太子刘据的身上,他格外担心被取而代之。

古代农耕

刘据刚出生的时候,汉武帝非常高兴,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将近三十岁,没有皇子让他饱受流言侵扰。为了表达欣喜之意,刘彻命大臣写赋、修建高禖祠,举国上下都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因为长子的出生,卫子夫终于得以晋升后位,所有人皆心想事成。但后来汉武帝却发现,刘据的性格与自己完全不同,丝毫没有开疆扩土的雄心壮志,这一点让他非常失望。刘彻注重兴利、改制,刘据却性格温和适合做守成之君,父子经常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

除了汉武帝以外,朝中大臣也对太子不满。汉武帝施政严苛,大部分朝臣都是酷吏,最喜欢研究刑法礼制约束百官。刘据作为太子,却宽和仁厚平反冤假错案,为此得罪了很多人。汉武帝认为"刘据是故意跟皇帝作对,所有的坏事全推给皇帝,他自己反而得到了好名声",长此以往,百姓们还会真心顺服皇帝吗?对于朝堂上的酷吏们来说,刘据是一个仁慈的储君,一旦让他登上皇位,朝中便再也没有酷吏的立足之地。从表面上来看,朝臣们依旧恭恭敬敬,但背地里却划分成了两派。后来,卫皇后因为年老色衰而失宠,刘据的太子位更加岌岌可危。

卫子夫剧照

巫蛊再现,汉武帝"逼"死皇后太子

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愈发紧张,刘据担心遭到废黜,汉武帝也担心太子谋逆,父子情分早已淡薄。公孙贺的儿子犯罪被捕,他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便想捉拿朱安世来戴罪立功。朱安世入狱后居然告发了巫蛊之事,皇帝随即命人彻查,果然挖出了那些木头人,公孙贺一家及其族亲全部被诛杀。除了他们以外,皇后卫子夫身边的亲人也受到了连累,她的两个女儿、侄子没能幸免。

这件事存在很多令人疑惑的地方,很可能是朱安世的刻意陷害。首先来说,朱安世是一个通缉犯,他说的话如何能被皇帝知晓呢?这其中必定有很多人的"努力"。其次,朱安世流离在外保命要紧,居然知道皇帝的女儿与别人有私情,真真假假完全没有证据。最后,汉武帝的决断太快,被杀的这些人当中有宰相、公主、侯爵,汉武帝为什么没有深究?综合来看,策划这件事的人,针对的主要是皇后与太子。

刘据剧照

朱安世是汉朝巫蛊之祸的开端,首当其冲的是公孙家与卫皇后的母家,太子在朝中的势力大减。其实,这些木头人并不是巫术,而是用作驱邪避灾之效,所以宫中很多地方都存在。汉武帝因为年迈而生病,却将责任怪到了"埋木头人"身上,越来越多的人被牵扯其中。据统计,当时有数百人因此丢了性命,其中包括妃嫔、宫女、大臣,牵扯之广令人震惊。当事情暂时平息后,汉武帝却突然后怕起来,噩梦连连魂不附体,最后,终于牵连到了太子身上。

江充是汉武帝身边有名的酷吏,他因为看不惯太子而出言忤逆,却又担心事后被报复,所以便想趁机除掉太子。因为江充的构陷,太子寝宫也被挖出了木头人,一下子便坐实了太子的罪名。为了自保,刘据便矫诏收押江充等人,后来又亲自监斩江充,没想到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其实,如果汉武帝能够冷静地思考,便能知道刘据做这些事的原因。在百口莫辩的情况下,他只能杀死罪魁祸首后认错,否则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但是,当时宫里宫外流言纷纷,汉武帝最终还是做了错误的决定,将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刘据剧照

总结:

大汉王朝的这场巫蛊之祸,因为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的死而暂时落下帷幕,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后来,有人上书为太子鸣冤,汉武帝亦心生愧疚,命人彻查后才发现,之前的很多事都是诬告,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为了给太子"报仇",汉武帝又处死了一批人,杀孽越造越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汉武帝才是这场乱事的罪魁祸首,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偏听偏信,否则势必牵连甚广血流成河。况且,太子已死斯人已逝,再来愧疚又有何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