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商议加封李德明,唯独知镇戎军曹玮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建议乘势灭掉西夏,并请缨出战。所上奏章的大概意思是:
叛酋李继迁,擅河西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大宋有西顾之忧。今其子危国弱,不即捕灭,后更强盛,不可制矣。愿假臣精兵,出其不意,擒德明送阙下,复河西为郡县,此其时也。枕戈待命,无任翘企!
曹玮,就是曹彬的二儿子,曹彬夸他有将才。
曹玮的奏章上达朝廷,赵恒看后却不以为然。
朝中大臣们也有人说伐丧不义,不如恩加李德明。
于是授李德明充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夏、银、绥、宥、静五州。后来听说契丹封李德明为西平王,也就封他为西平王。
王超兵发灵武,向文武百官表达了一个信息,皇上要保卫灵武。
赵恒总算是作出了一个正确决策。什么汉弃珠崖、蜇手断腕,那都是扯淡,无稽之谈,灵武是大宋国土,国土不能轻易放弃。
张齐贤得知王超率兵增援灵武,知道皇上要保灵武,他在任所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说朝廷决心要守卫灵武,建议多派一些军队来,如果兵源不够,可以到江南招募壮丁,派往前线。
赵恒认为,到江南招募壮丁不仅会动摇人心,而且,把江南的壮丁千里迢迢调到北方去守卫边境,很不方便,没有采纳张齐贤的建议。
咸平四年(1001年)底,李继迁又大举进犯宋境,先是率军攻打清远军,宋廷清远军都监段义投降了李继迁,都部署杨琼为求自保,拥兵不救,清远城被贼兵攻陷。
李继迁攻陷清远城后,转攻定州、怀远,劫去宋军粮草辎重数百车,幸亏副都部署曹璨率军出击,才将李继迁击退。
这个曹璨,就是曹彬的大儿子。
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李继迁又联合西夏各部落攻打灵武,知州事裴济率领军民人等坚守灵武城,与贼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两军相持数月时间,仍是个不胜不败之局。
李继迁一面增兵围攻灵武城,一面派兵切断了宋军的粮道。
裴济眼看城中粮草将尽,咬破手指写成血书,奏请朝廷发救兵,谁知送信的人在半路被李继迁截获。
城中军民望眼欲穿,盼望救兵,不见援兵的踪影。
人饿一天两天大概可以,时间长了,士兵们再也无力战斗,李继迁率贼兵攻陷灵武,裴济率兵与敌人展开巷战,力竭而亡。
裴济知灵州数年,在那里大兴屯田,发展生产,将灵武经营得有条有理,深得百姓的拥戴,可惜功业未竟身先死,落得个抛尸荒丘的悲惨下场。
李继迁攻陷灵武后,改灵武为西平府,作为西夏的都城。
赵恒得知灵武失守、裴济战死的消息后,有些后悔没有听信李沆等人的建议,放弃灵武,最终导致灵武失守,良将战死沙场的结局。
他一面责令有关部门优恤裴济的家属,一面诏令王超屯永兴军,不得再误。
其实,灵武失守,赵恒自己是有责任的,因为他有心保守灵武,却又所用非人。
大将曹彬临终时,赵恒曾问他,将军百年之后,谁可为将拒敌。
曹彬向赵恒推荐了他的两个儿子曹璨、曹玮。
赵恒放着将才不用,反而要用一个无能的王超。
王超奉命增援灵武,在中途耽搁了那么长的时间,致使灵武失守、良将战死、军民伤亡惨重的悲剧。
王超贻误战机,灵武失陷,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赵恒没有追究他任何责任,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毋得再犯”就完事了。有罪不惩处,违了军法也不追究,难怪宋朝的将领老打败仗。
咸平六年(1003年)五月,知镇戎军李继和向朝廷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说六谷部酋长潘罗支愿意讨伐李继迁,请朝廷授潘罗支刺史之职。张齐贤也上书,请封潘罗支为六谷王,兼招讨使。
赵恒命几位辅佐大臣开会议定。
辅臣们认为,潘罗支已经是酋长,授刺史之职,未免太轻了,如果骤然封王爵,似乎又太重了。
招讨使这个官职,不应该轻意地封给外夷,经过商量后拟定,授朔方节度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
赵恒同意辅臣们提出的议案,颁诏封潘罗支为朔方节度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
潘罗支受封后,上表谢恩,并说他已经集结了六万骑兵,等待朝廷王师到来之后,合兵一处,讨伐李继迁,收复灵州。
赵恒又下诏嘉奖潘罗支。
此后不久,李继迁攻打麟州,被知州卫居宝率领军民击退,转攻西凉,杀死了西凉府丁惟清,占据了西凉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