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内乱不断,为何没有爆发异族大面积入侵?全靠这七位悍将震慑

2020-09-26 14:27:15 作者: 三国内乱不断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480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在那个时代,因为枭雄的野心,无数百姓被迫拿起武器,与自己的同胞开战,开始杀人或者被杀。说白了,那是华夏民族的内斗,是炎黄子孙的自相残杀。然而,我们在痛心之余,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当时中原内乱不断,为何四周的蛮夷,没有像五胡乱华一样,趁虚而入呢?对于这个问题,用当今非常流行的一句经典语录来回答,再合适不过,那就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虽然彼时的华夏大地,称不上岁月静好,但是异族未能入主中原,使乱世雪上加霜,离不开一部人的努力,他们就是为汉室,或各方诸侯戍守边疆的名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其中最卓越的七人。

一、公孙瓒

公孙瓒曾是一方诸侯,据有幽州,最终败于袁绍之后,先杀家人,继而自尽,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抛开他汉末诸侯的身份不谈,他还是一员戍守边疆的名将,曾对鲜卑人进行了大力打击。《三国志》记载,有一次他率数十骑巡边,遇上了一支百余人的鲜卑骑兵,却敢于主动迎战,用自己的一半兵马,换了对方一半的损失,使“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

另外,他一直以来,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态度,都非常强硬,每次听到敌袭,都疾言厉色,每次与对方开战,都全力以赴,从而威震塞外。只不过,他的民族情怀,虽值得我们敬服,他的处理方式却并不完美。

二、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是曹操的嫡系将领之一,提到他,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他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想起曹操称他为“白地将军”。其实夏侯渊,并非只会逞匹夫之勇的莽夫,他只不过是最擅千里奔袭罢了。而且虽然他在三国争霸中的战绩,不如曹仁等名将突出,但是他在打击异族方面的贡献,却不容忽视——他曾剿灭了割据三十余年的宋建势力,也曾数度大败马超及其部将,甚至重新打通了河西走廊,恢复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被评价为“虎步关右”。

三、曹彰

曹彰是曹操的儿子,因为胡子是黄色的,被曹操戏称为“黄须儿”,他虽然也曾有过,成为曹操接班人的野心,例如在曹操去世之后,先曹丕一步逼贾逵交出玺绶。但他并不像曹丕、曹植、曹冲等人一样,以才智或政治才能著称,而是一员大将。据记载,他“膂力过人,喜搏猛虎”,当初乌桓叛乱,他前去平定,当他还没集结好兵马的时侯,胡人骑兵到来。他先用田豫之计,将敌军击退,之后“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最终他大胜而归,不但平定了乌桓,还吓得本来持观望态度的,鲜卑统领轲比能再度归降。

四、田豫

田豫,字国让,年少时依附于寄公孙瓒篱下的刘备,后来因奉养老母,离开刘备,为公孙瓒效力。公孙瓒败亡之后,他才投奔了曹操,并逐渐成为了曹魏在北方的屏障。他对蛮夷的态度,不是一昧的打击——他一面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恩威并施,树立威望,一面挑拨各部族之间的矛盾,让少数民族自相攻伐,消耗兵力。当然了,该强硬的时候,他也绝不手软。据记载,有一次他与敌军交战,“豫将精锐从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他的软硬兼施,造就了他在北地的威名。

五、牵昭

牵昭,字子经,是一个胆识过人的名将,最初他在袁绍帐下效力之时,就敢于对袁绍的近臣先斩后奏,投奔曹操之后,则曾替曹操出使乌丸,在对方不知该助曹操还是助袁尚时,用自己的胆魄震慑了对方。不仅如此,在此之后,他还像田豫一样,被派往北疆,抵御蛮夷,立下了赫赫战功。《三国志》记载:“招在郡十二年,威风远振。其治边之称,次于田豫,百姓追思之。”

六、秦朗

说起秦朗,可能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他的父母——其母杜夫人,先被关羽觊觎,后被曹操收入后宅,成为了曹操的宠妾;其父秦谊,人称秦宜禄,被曹操夺了妻子,还愿为曹操效力,最终死于张飞之手。至于他本人,关注度则比较低。虽然比起曹操的其他养子,诸如曹真、何晏,他知名度的确不高,但是他能力却不容小觑。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秃发树机能叛乱,秦朗奉命讨伐,一战便威震北疆。

七、马忠

当然了,彼时不仅有西北方向的少数民族虎视眈眈,南方的蛮人,也不甘落后,相信大多数人都记得,被诸葛亮亲自率兵讨伐的孟获。不过,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不少蜀汉名将,出兵平定过南中,其中最著名的一人,原名狐笃,后改名马忠。他既曾派张嶷,平定过汶山郡的叛羌,也曾代替张冀,斩杀刘胄,平定南中。而越巂郡的失地,也是他主持收复的。当时的他,有“蜀汉南方屏障”之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