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个进士有多难?看看用了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就明白了

2020-09-28 09:16:55 作者: 古代考个进士

在古代,要想出人头地,参加科举便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因此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参加科举考试以博取功名,像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范进中举便是,从小学到老,最后终于考上了举人自己却高兴疯了。范进因为自己要考取功名,许是没有找事情去做,搞的自己家里一贫如洗,穷的叮当响,他家的穷一部分是因为家中培养了一个举人(还是那种多年考试都考不上的),另一部分是在于自己无所作为。

那么如果一次性就可以考上功名的话,培养一个进士要多少钱呢?首先我们先来谈谈古代的科举制度等级。古代的科举制度分为四等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生员是最低一级,指的是经过考试之后进入学校读书的人,也就相当于现在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不过进入学校之前要参与考核,合格之后才有资格入学。这也就要求孩子在成为秀才之前也要读书写字,那么家里就得给他请一个私塾教师。

以清代中期为例,南方江浙一带的私塾老师一年大约60两银子,因为古代上学的人比较少,我们就按照每班10位学生计算,分摊到个人,那相当于每个学生一年的学费为6两银子。不过,请家教的钱一般都会比学费要高,所以古代文人上学之前的学费应该大于6两,再加上请老师吃饭,逢年过节送礼什么的,总共大约得10两银子。那一年也就是10两银子,为了顺利考上一所学校,他们至少也得在家学习三年,这么一来就是30两银子。

等学子们顺利通过了“童试”就可以去县地区的学校读书,学习三年后等待省级考试也就是“乡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它们三个都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所以学子们需要在学校里待至少九年然后顺利的话就可以考中进士,由秀才变成举人再变成贡士,最后才是进士。而一年学子们大约会花费六两的学费,九年就是54两,那么培养一个进士所花费的教书的钱大约就是84两银子。

不过这还并没有算上这个学子自己这十几年来上学所需要的生活费,住宿费书本费,笔墨纸砚的费用,以及上下打点杂役,来回的盘缠费用等等,这么一来一年至少需要10两银子,那么按古人八岁开始上学,一直读到进士大约有20岁左右,也就是200两。再加上他读书时所缴的学费和请私塾老师的费用,总共就是284两。当然这也只是比较保守的计算,可能他们同窗之间平常也要互相约饭,过年相互拜见送礼之类的。退一步来说,284两银子放到现在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一两银子大约有一千块左右,那284两就有284000那么多,这可是比现在的普通学生考大学的数额要多的多。

赶考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交通,教育方面都有国家在背后大力支持,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上京赶考所花费的金额都有所减少,而且学校还会给贫困的学生以补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学生的负担,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