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丝绸之路的点,不能脱离丝绸的产地。据此,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起点在长安也好,洛阳也好,山东青州也好,包括海上丝路,即当时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徐闻、漳州、合浦等港口,那里只是丝绸品汇集和运输地。
讲起点,不能忘记丝绸生产地蜀国的巨大贡献,并当与双流牧马山蚕丛王瞿上城“劝农桑”、“教民养蚕”的远古史相联系。那种说蜀国当时丝锦技术落后,运出的大多为粗制原丝品,而后由技术先进的中原加工成贡品之说,是不可信的。
因为考古者,已在3000余年的蜀地三星堆发掘出的陶制品上,发现不少丝织品精美图案,说明当时蜀地丝锦生产技术已达相当精美水平。就双流而言,当时生产技术也已很高,仅刘荣璋现在手中收藏保管的一件唐代生产、名为“连珠龙纹锦”的真品,就足已证明。
丝绸南路形成年代,史界通常说始于秦汉。近些年,考古界在三星堆祭祀坑发现大量来自缅甸、印度温暖海域的齿贝,把丝绸南路形成年提前到3000多年的西周。具体起点在哪?亦有争论。少数专家提说在南充,但又说无依据,只确信南充是古代四川主要丝绸产地之一。
多数专家意见是在成都。但具体成都哪里?也没人说清。
从2002年起,我对蚕丛、瞿上城史曾作了一定研究,在四川省社科院确立蚕丛瞿上城在双流牧马山九倒拐后,我又多次到牧马山考察,发现蚕丛在瞿上城建都时,在马鞍场最早建立了“蚕市”,后经柏灌、鱼凫、杜宇的努力而发展,因此,丝绸南路最早起点应在马鞍场。
因这里曾是个古代驿站,马都在这里佩鞍而名。其道上通应天寺,下通新津、彭山、邛崃。秦统一巴蜀,瞿上城渐衰,成都被开明王开发,“蚕市”渐移双流靠近成都的簇桥(也叫“笮桥”)。至唐代,这里成为蚕丝绵交易大市,起点应改在了这里。
丝绸南线路,可以这样描绘:唐以前,从马鞍场始,唐及其后从簇桥始,经荥经等,翻越大相岭,去康定。后来,雅安发现古代栈道“何君阁道碑”,汉代荥经段有变,基本与现国道108线荥经段走向相一致。接着,从康定到云南,入缅甸,抵印度,到中亚和西亚。
支线“牂柯道”,通过红水河、黔江、西江水路,经贵州、广西,达广州,至南海。另一条支线则通过礼社江、元江、红河水,出云南,抵越南,至中南半岛。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文图:熊德成
编辑:毛 秘 《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