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禅投降后,为何能寿终正寝?你看看他7个儿子的下场!

2020-09-30 12:18:12 作者: 三国刘禅投降

追溯历史,一旦王朝结束,皇帝的下场都会异常悲惨,或者流亡于他国,或者直接被杀。和其他的末代皇帝相比,刘禅无疑是幸运的,他是少有的得到了善终的亡国之君。那么在三国时期,刘禅在投降后,又为何能够寿终正寝呢?

我们都知道刘禅的小名叫阿斗,而由此“扶不起的阿斗”妇孺皆知,甚至成了“弱智”的代名词。但是事实上他有自己的“大智”,也是应了那句“大智若愚”。刘备死时,向诸葛亮托孤,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开始与诸葛亮这个“相父”共事。

按刘备的遗嘱,刘禅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诸葛亮也是以父亲的身份来对待刘禅,对他事事不放心。所以大多事情都有诸葛亮操办,所有的军政大事也都由诸葛亮说了算。刘禅只做一件事情:以皇帝的身份祭祀天地和先祖。

而刘禅自己也清楚,自已无论是从能力还是权术的应用上,都远远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即使从权力上看,他这个皇帝也不如诸葛亮这个丞相大。他除了委曲求全,再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但他并非书什么都不懂,纵观刘禅40多年的皇帝史,我们不难发现,他看起来几乎是无所作为,但是,他又是有所作为的。

他用将近40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将蜀汉政权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青年刘禅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缩身为尺,将诸葛亮当作父亲一般尊重,使得在刘备去世后三国之中最弱的蜀国苟延残喘了数十年。曹魏大举攻蜀。刘禅知道自己国家无力抵抗,为百姓计,采取了投降的策略。

投降,百姓可安,群臣可保,唯一的赌注,是刘禅自己的性命。当刘禅脱口说出“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当时就跟旁人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但事实上他口称“此间乐,不思蜀”,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

只是刘禅自己得以善终,屈辱的活到了最后。但是你看看他7个儿子的下场却是不免有些凄惨。长子被称之为是刘禅的代表,他胆小懦弱,而且还不学无术,才能也是很平庸。当时邓艾大军打来的时候,刘禅准备投降,姜维想挑拨离间,准备借用钟会军队,一举夺回蜀汉。

虽然使得邓艾、钟会被残杀,之后两军更是相互残杀,同时趁机抢掠成都,杀声一片。而他的长子也在乱军之中被砍杀。次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七子刘璩这几个儿子也都是平庸之辈,史书的记载也是知之甚少但毫无例外的是他们也都被杀。

而相比于这些平庸之辈,五子刘谌那可是大不相同。当时刘禅已经打算投降,刘谌甚是愤怒。“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但刘禅最终还是投降。

他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后先将妻、子了解,然后也选择了自缢。只有六子刘恂一人最终得到了善终。不过翻看史书,对于其的记载也是颇有争议。

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唱道:“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我以为这句话用在刘禅身上最为恰当不过。投降敌人是耻辱的,丢弃祖宗江山社稷是耻辱的,苟且偷生也是耻辱的。自己背负耻辱而百姓免于涂炭,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