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衣冠南渡,东晋南宋成功延续一百多年,为何南明却迅速消亡

2020-10-07 14:27:27 作者: 三次衣冠南渡

中国古代从进入封建王朝开始,每至数百年,便改朝换代,原因不外乎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这种情况,一定会导致国家民族的凝聚力下降,随着而来的,便是内有武装起义,或者外有异国压境,古代封建朝臣多半亡于这两个原因,不过许多王朝衰亡后,经过子孙后代的努力,又能在重新建立起政权,并成功延续百年国运,如西晋之后的东晋、北宋之后的南宋。

明朝本也有两次“衣冠南渡”,但一次被扼杀在摇篮,一次迅速消亡。在“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二十万精锐军队皆覆没于土木堡,明英宗朱祁镇也被俘虏,瓦刺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皆言衣冠南渡,学习南宋,但是被民族英雄于谦竭力反驳,最终在于谦的带领下,成功打退瓦刺大军,守住了京城。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没有这个运气,尽管他比正德皇帝更加勤政爱民,可是那时的朝廷已经腐朽不堪,也没有像于谦这样力挽狂澜文武兼备的名臣,因此他只能自缢于煤山,让人惋惜。当然,不仅是我们惋惜,当时明朝遗留的一些大臣和地方军也十分惋惜,因此拥护朱由榔为帝,在南方重新建立了明朝政权,史称南明。

那同样是衣冠南渡,东晋、南宋都能跟那些游牧民族抗衡一败多年,南明政权为何被清军几次进攻便土崩瓦解?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没有民众支持

明朝的军队并不弱,皇帝也并非昏庸不堪,崇祯在大顺军打进来的时候自缢而亡,徽宗、钦宗却被俘虏至金国,屈辱的死去。但是北宋和明朝衰亡的原因还是很不一样的,再坚实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明朝因为东林党的贪污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虽然清军难以打进来,但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却无人可挡。

起义军四起的明朝,已经失去人心,即使建立新的政权,没有百姓的支持,也只能是苟延残喘,并且百姓已经起义推翻了明朝,怎么会反过头又支持南明。像宋朝,朝廷虽然腐败,但百姓大矛盾并不强烈,大部分百姓对北宋的灭亡怀有同情,而岳飞抗金能够屡战屡胜,很大程度就是联络各地的起义军一起对抗金军。

二、清军的安抚政策

自从闯王李自成推翻明朝,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之后,满清政府便打着彻底征服中原的念头,因此他们严格约束军队,做到不扰民、不破坏,希望能够百姓留下好印象,正是因为他们刻意经营秋毫无犯的形象,使得他们遭遇的民间抵抗微乎其微,因此能够集中力量,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粉碎南明政权。

像东晋,胡人政权虽然攻占中原地区,但遭到了地方豪强武装的强烈抵抗,这些游牧民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平定这些地方豪强势力,因此给予了东晋积蓄力量反击的机会。南宋也是如此,有许多像李彦仙这样的民族英雄,散尽家财,招兵买马,抗击金军,成功拖延了金人进攻的战略,而南宋趁势抵抗。

这两个原因,其实可以大概归纳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的力量虽然弱小,但是凝聚在一起便能毁天灭地,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因为南明不得民心,南渡之后依然不思进取,政权腐败,脱离人民群众,才会迅速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