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穿着汉服的时候,都会被汉服的一些概念弄迷糊吧!比如在汉服里面,有些服饰看上去长得非常的相似,但是名字有不同。或者说,有些汉服的款式完全不同,但是名字又有些相似。
这个时候,大家就需要学着好好的区分汉服的概念问题啦!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汉服中,
交窬裙
和交输裙的区别和联系吧!
古籍中的交输其实就是交窬,《说文解字注.车部》:「输,委输也。从车俞声。」可见,输与窬同音,那么交输与交窬为异体同义词的推测是符合汉字的演变规律的。
输、窬在上古同音,不仅是《说文》中可见,在医书中也可见到输、窬、俞字互用的情况,由是可见这几个字在上古通用的情况。
由学者们的论述可以知道,秦简中所书的交窬,其实就是后世文献中的交输,也就是斜裁。而刘丽也提到,大衺、中衺、少衺的区分似乎主要在腰围,此外,复原后的裙子下摆和腰围的差值较传世文献记载以及出土实物都要大,且存在腰围较小,成人或无法穿着应用的问题。
对于此点,有可能因为《制衣》中对希的制法主要强调的是斜裁工艺部分,而对于常规的正裁工艺并未提及。如加入正裁裁片,则不再存在腰围过小而无法穿着的问题。
她同时认为,其实古人早有斜裁的理论,若黄宗羲《深衣考》曰:「盖要中太广则不能适体,下齐太狭则不能举步,而布限于六幅,两者难予兼济,古之人通其变,所以有交解之术也。」而认为斜裁之法与理论,自古已有。
刘丽爬梳了《礼记》、《朱子家礼》、江永《深衣考误》的文献,对应出土实物如:江陵马山一号墓、长沙马王堆,以及北大藏《秦简.制衣》,发现这三方面,:「虽都涉及斜裁法,但却各不相同。」
其归结道,「出土实物更多地依据了衣服所有者的实际情况,不同于礼书理想化的设计。裁制工艺也是如此,可以看出,斜裁并没有固定的角度,其角度的大小由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更加适体。」
看完这篇关于交输裙和交窬裙的区别和联系的文章之后,大家对汉服的认识,是不是也变得更多了呢?大家喜欢这样的汉服吗?一起留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