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为何吐槽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样说合理吗?

2020-10-08 23:35:10 作者: 鲁迅先生为何

鲁迅先生曾经吐槽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尤其是其中的“智圣”诸葛亮,鲁迅先生说他是“多智而近妖”。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超群,确实为他虚构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集中在“赤壁之战”。而在赤壁大战过后,诸葛亮的“神通”就收敛了许多。特别是到了他亲自指挥的北伐战争中,他变得循规蹈矩、谨慎小心,最后被司马懿拖死。

特别是街亭之败,诸葛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下子跌落了神坛。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真的如鲁迅所说的那么“妖”吗?这种说法,又是否合理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下这两个问题。

一、诸葛亮的“妖”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故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段落,堪称古典小说中少有的战争史诗。

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以刘备携民渡江为前奏,通过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而后孙刘联军又接连施了苦肉计、反间计、连环计,最后以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达到高潮。最后的尾声,则是诸葛亮设计让关羽在华容道义释了曹操。

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起到了促成孙刘联盟的重要作用,但在战争中乏善可陈。可在小说中,赤壁之战的双方主帅,表面上看是曹操与周瑜。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诸葛亮和周瑜在智商、情商、运气上的殊死搏斗。他与周瑜一起,俨然成为赤壁大战的“总导演”。

从时间上看,赤壁之战也不应该以曹操败逃而告终,而是应该以诸葛亮“三气周瑜”并将其送上西天为结束。在与周瑜的斗争中,诸葛亮之“妖”显示得淋漓尽致。

1、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故事的真正魅力和匪夷所思之处,其实并不在于诸葛亮用草人赚了曹操的箭,而是他精准的测算出了3天之后江上必有大雾。

这种准确推演未来天气的能力,甚至比现在的一些气象台还精准,令人匪夷所思。

周瑜本来想合法合理的借“军令状”整死诸葛亮,可“草船借箭”一事,反而给了他当头一棒。周瑜输了这场智力的较量,这也让他嫉妒之心更强,即将输掉与诸葛亮在心理上的较量。

2、借东风

如果说“草船借箭”加深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之心,那么“借东风”一事就直接让他对诸葛亮动了杀心。

在“借东风”之前,有一段英雄所见略同的戏。周瑜与诸葛亮各自把破曹之计写在手心上,二人同时展开一看,原来都写了一个“火”字。

这里,二人各得一分,打了一个平手。周瑜自然不会让嫉妒情绪加深,甚至还觉得自己扳回了一局。

但没想到,当西北风吹到战船上时,周瑜病倒了:这个季节,哪里有东南风啊?

可诸葛亮去探望周瑜时,却给出了他的药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他竟然可以借来!

这一次斗智,诸葛亮又是棋高一着:他不仅定下火攻大计,甚至还有办法保障该计策的顺利实施。

这下子,周瑜的信念崩塌了:诸葛亮的水平,甩了他不知道几条街! 最后,周瑜哀叹道: “此人有得天造化之法,鬼神不知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绝,免生他日之忧。”

可惜,他还是棋差一招,诸葛亮早就算准了时间,让赵云赶来将自己接走,周瑜完败!

二、鲁迅先生的评价合理吗?

赤壁之战,诸葛亮虽不统兵,但他好像拥有着“上帝视角”和“金手指”,悠闲淡定的在幕后操纵着一切。

但是,这种“妖”全是他的对手周瑜给逼出来的。如果东吴的大都督换成是宽厚谦和的鲁肃,那么还会有诸葛亮的种种神迹吗?这是很难说的。

所以,罗贯中其实并非一味的去神化诸葛亮,他也不是信奉“智力”能战胜一切的人。“草船借箭”也好,“借东风”也好,其实都是在描写诸葛亮与周瑜精彩的“心理暗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周瑜的多妒逼出了诸葛亮的多智,而诸葛亮的多智则完全秒杀了周瑜的多妒和曹操的多疑。

赤壁之战,既是曹操与周瑜真刀真枪的火拼,也是诸葛亮和周瑜、曹操之间的一场心理搏斗。

最终,这场战争的胜利属于心思纯正的诸葛亮,心思不纯的周瑜既丢了胜利果实,自己也领了“盒饭”。而连发动战争的动机都不纯的曹操,则是昏招迭出、处处吃瘪,根本上不了决斗的台面。

所以,罗贯中写的不光是历史故事,更是掩藏在战争背后的人性。如果脱离了诸葛亮与周瑜、曹操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孤立地去评价诸葛亮的多智,很显然,他是够妖的。

但是,如果考虑到罗贯中在推崇什么,鄙夷什么,诸葛亮为什么有这样的神通,就很好理解了。

除此之外,鲁迅先生之所以说诸葛亮“近妖”,还与他老人家的语言风格有关。

鲁迅先生的文章,特别是杂文,向来以犀利、尖锐著称。他批判罗贯中写诸葛亮没有拿捏好尺度,必然不会用一些平庸的词汇,而应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个“妖”字,恰如其分的体现出了这一点。这句话你听过一次,基本上就会永远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