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但是,在方回和周密身上,这句话就来了一个两级翻转,他俩用自己的自身经历告诉大家:朋友的朋友,也可能是敌人。为何会这么说呢?这就得从周密的著作《癸辛杂识》上说起了。
在《癸辛杂识》的记载里:方回此人完全就是个不尊前辈、结怨乡里、鱼肉百姓且没有政治立场的宋朝叛徒,如此一个无才无德的宵小之辈,怎堪称宋朝大家呢?所以,这周密在自己的《癸辛杂识》里,那是把方回骂了个狗血喷头。可能,这时候有人会问了:这是俩什么人物?为何方回就遭到了周密的全方位无差别攻击?
前情介绍
周密,出生于公元1232年,著名词人、文学家,信奉陈亮所代表的永康学派,于1298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方回,出生于1227年,著名诗人、诗论家,信奉程朱之学,于1307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从生存线上来看,他俩属于同一朝代,准确一点说都是由宋入元的遗老,区别在于周密向来以宋朝遗民自居,而方回还有过入元为官的经历。二人虽然从无交集,但是却还有很多共同好友,比如说:仇远、白廷、赵孟等人。
从方回的诗词作品来看,他好似从未提起过周密;而在周密的著作里,这方回就是个无节操的宵小之辈。那么,既然二人不曾有过交往。方回貌似也没有招惹过周密,但是周密为何就对方回这么“放不下”呢?这就得从二人之间那些隔空“仇怨”说起了。
首先来说,二人所属派系不一
派系之争,为后来二人的思想之争埋下引线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为。从二人所属派系来看,二人之间会有意见分歧也实属正常。方回所信奉的程朱之学和周密所推崇的永康学派之间,本就是一笔理不清的陈年旧账。程朱之学的代表人物乃是朱熹,而永康学派的最佳选手则是陈亮。朱熹和陈亮之间,就有过一场漫长的辩论赛。
在朱熹看来:天理和人欲不能并存,王道重于霸道,义理必在功利之上;而陈亮的看法则和朱熹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在陈亮看来:王道和霸道本就可以并存,义理和功利也可以齐飞。简单来说就是,朱熹看不上陈亮的过分功利,而陈亮也对朱熹的理想学说也有说不完的意见。所以,二人争执很多年。不过,结局自然是:谁也没有成功说服对方。
方回贬低周密的偶像陈亮
所以,受到前辈们的思维影响,方回和周密之间也是“说不断、理还乱”。方回曾在自己的作品《读陈同甫文集二跋》中,不仅贬低过陈亮的文学成就,还说其眼光不好,交的朋友也都是些浪荡之辈。
而在《读陈同甫文集三跋》中,方回明确指出:陈亮好色,中了状元回乡以后,就看中了桶匠的闺女,然后通过采取虐待桶匠的方法,想要达到“欲取其女”的目的。然而,最后的陈亮却因为反抗无力而被桶匠给反杀了。如此死法,实在是有些让人汗颜。
周密大肆攻击方回本人
方回的如此行为,自然是激怒了陈亮的迷弟周密。在周密看来,自己的偶像陈亮乃是“则以词章议论驰骋,固已不可同日语也”的超级大佬(这自然是迷弟眼里出高才,略有夸张),哪里是程朱之学的人可以比得上的。然而,如此优秀的一个人物,却被方回贬低得一文不值,这让周密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
所以,在周密的作品里,方回不但“遍括富室金银数十万两,皆入私囊”,而且还在自己的寿宴上因自身素质不高从而当众和昔日好友翻脸、最后还因为结怨乡人而不敢归乡。可以说,周密也是在自己的著作里,为偶像陈亮找回了场子。
然而,就方回和周密的单方面记载来看,都带着浓郁的私人情感。比如说,当初陈亮之死还是有很多疑点的,但是方回因对陈亮个人有意见,所以就拿“陈亮好色”草草下了定义。而周密的行径,和方回的行为简直是如出一辙:你会写,我也不差!所以,究其根本来看:二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分歧,还是因为所属派系的思想主张不一样。而不一样的思想主张之下,自然就造就了人们不一样的行为。
其次,政治立场不一样
如果说思想主张上的差异,让周密难以对方回和颜悦色的话,那么政治立场的不同,就让周密克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了,据周密的《癸辛杂识序》记载:未几北军至,回倡言死封疆之说甚壮。及北军至,忽不知其所在,人皆以为必践初言死矣,遍寻访之不获,乃迎降于三十里外。鞋帽毡裘跨马而还,有自得之色,郡人无不唾之,遂得总管之命。
这里记载的是什么呢?这里记载的是当初方回的投元行为。诚然,投元是朝廷下的命令,但是作为执行者的方回肯定也洗不白自己。况且,方回还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倡:楚人安肯为秦臣?纵未亡秦亦避秦!而他现在却成了他国臣子(周密的记载还是有些夸张,方回当初也没有出迎三十里),如此前后两幅面孔,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虽然,事后方回曾不止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了“自我洗白式反省”:勇锐伤轻脱,愚冥昧险艰。全城保生齿,终觉愧衰颜;或是:苟生内自愧,一思汗如浆。焉得挂海席,万里穷扶桑。但是,他的失节行为,还是不可磨灭。